水柏丸

水柏丸

SHUI BA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4%
肝經 14%
膀胱經 14%
大腸經 14%
腎經 14%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柏丸中包含硼砂,其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利濕通淋: 硼砂亦具利濕通淋之效,能通利水道,排泄濕熱,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痛等症。

水柏丸中加入硼砂,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濕通淋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然而,硼砂有一定的毒性,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水柏丸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尿道炎、膀胱炎等。水柏丸正是針對濕熱下注的病症,因此需用黃柏清熱燥濕。
  2. 止帶止癢: 黃柏對於濕熱引起的帶下病,有止帶止癢的作用。水柏丸的組成中,還含有其他藥材,如白芷、蒼朮等,共同作用可以達到清熱利濕、止帶止癢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水柏丸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2. 利咽開竅: 薄荷揮發油中的薄荷醇,能刺激鼻粘膜,促進鼻腔分泌物排出,並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的清涼感也能使人感到舒適,有助於開竅醒腦。

因此,薄荷在水柏丸中起到清熱解毒、利咽開竅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柏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水柏丸」主治「口瘡」,即口腔潰瘍、黏膜破損等症狀。古代醫家取其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之效,以藥丸含服,使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疼痛、促進癒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方劑組成

    • 硼砂:性涼,味甘鹹,具清熱解毒、消腫防腐之效。外用可清潔黏膜,內服(微量)能緩解口腔炎症,尤適用於黏膜潰瘍。
    •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擅清下焦濕熱,亦能瀉火解毒。此處取其燥濕斂瘡之功,針對口瘡之熱毒蘊結。
    • 薄荷葉:性涼,味辛,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並能局部麻痹止痛。其芳香透散之性,可助藥力穿透黏膜,緩解潰瘍灼痛感。
    • 生蜜:甘緩潤燥,能調和諸藥、緩解疼痛,並作為賦形劑使藥丸易含服。
  2. 配伍邏輯

    • 清熱與斂瘡並行:硼砂、黃柏共為君藥,一者直接解毒消腫,一者瀉火燥濕,從不同途徑清解熱毒;薄荷為佐使,增強局部止痛與散熱之效。
    • 局部給藥設計:以蜜丸含化,延長藥物與潰瘍接觸時間,既避免苦寒傷胃,又直達病所。若「瘡甚者加腦子(冰片)」,可進一步加強清涼止痛之效。
  3. 治療原理
    口瘡多因心脾積熱或陰虛火旺上炎所致。此方以寒涼藥為主,清熱瀉火以治本,同時消炎生肌以治標。薄荷辛散開鬱,能防黃柏過於苦滯;生蜜甘緩護黏膜,協調諸藥緩解刺激,共奏「清熱毒、消腫痛、促癒合」之效。

總結:「水柏丸」針對實熱型口瘡,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的配伍,結合局部用藥設計,體現中醫「外治內因」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硼砂(瘡甚者加腦子研)、黃柏(曬乾)、薄荷葉各等分。
上為末,生蜜為丸,如龍眼大。
每服1丸,津液噙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水柏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引《澹寮》。 組成:硼砂(瘡甚者加腦子研)、黃柏(曬乾)、薄荷葉各等分。 主治: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