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熱消毒散」方劑中包含「紫金血藤」,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紫金血藤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之效。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症狀;涼血止血之性,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出血狀況。
因此,在「退熱消毒散」中加入「紫金血藤」,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有效緩解發熱、出血等症狀,並促進機體恢復。
退熱消毒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效。對於熱毒熾盛、內熱壅盛、便祕發熱等症狀,芒硝能清泄熱毒,使熱邪從大便排出,達到退熱解毒之效。
- 引藥下行,促進藥效: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促進藥物發揮作用。退熱消毒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連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芒硝的加入可以加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退熱消毒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出處:《証治準繩‧瘍醫》
原文記載:「退熱消毒散,治無名腫毒,發熱者。」
組成成分與功效分析:
退熱消毒散的主要組成成分眾多,包含雞屎子、雞𰮒根、水壙根、臭木待、白根子、山烏豆、苦花子、紫金藤、金腦香、吉面消、連叉大青、落鴉瓜藤、大葉小青、過山龍梗、大葉金涼傘等。其中紫金藤(亦稱紫金血藤)與芒硝為現代藥理研究較為明確的藥材,原文記載中並無芒硝,此處推測古代可能並未使用,故本文着重分析原文所列之藥材。
從原文描述來看,此方劑的主要目標是針對「無名腫毒,發熱者」。所謂「無名腫毒」指不明原因的皮膚腫脹、疼痛,可能伴隨紅、熱等炎症表現,此種情況在中醫辨證上多屬熱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
治療原理探討: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方中多味藥材,如雞屎子、雞𰮒根、水壙根、臭木待、苦花子、連叉大青等,性味多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些藥材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邪氣,從而減輕腫脹、疼痛等炎症反應。此外,部分藥材亦具消腫散結之功,有助於消散腫塊。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中紫金藤,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氣血瘀滯的狀況。氣血通暢則腫痛自消。此亦符合中醫「不通則痛」之理。
疏散外邪: 方中薄荷作引,可引藥上行,疏散表邪,透熱外出,可助解表退熱。
多藥合用,多靶點作用: 本方劑組成複雜,包含多種不同性味、功效的藥材。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形成多靶點的治療效果,從不同層面針對「無名腫毒,發熱」的病理機制進行幹預。
綜合分析:
退熱消毒散是針對「無名腫毒」這種複雜病症而設的方劑,其治療思路是多管齊下,既清熱解毒以消除炎症反應,又活血化瘀以改善局部循環,再配合疏散外邪以退熱,達到消腫止痛、解熱的目的。
總之,退熱消毒散的藥理作用複雜而廣泛,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理念,強調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雞屎子、雞距根、水壙根、臭木待、白根子、山烏豆、苦花子、紫金藤、金腦香、吉面消、連義大青、落鴉爪藤、大葉小青、過山龍梗、大葉金涼傘。
加薄荷,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退熱消毒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雞屎子、雞距根、水圹根、臭木待、白根子、山烏豆、苦花子、紫金藤、金腦香、吉面消、連義大青、落鴉爪藤、大葉小青、過山龍梗、大葉金涼傘。 主治:無名腫毒發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