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附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燥濕化痰: 黑附散主治寒濕凝滯,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濕,配合黑附子等藥物,有助於化解寒凝濕滯,改善腸胃功能。
- 協調藥性、防止寒涼: 黑附散中含有黑附子、生薑等寒涼藥物,若單純使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乾薑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黑附散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基於其 收斂固澀 和 生津止渴 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的目的。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 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並 固澀止瀉;同時,烏梅 生津止渴,能緩解因腹瀉引起的口渴症狀。此外,烏梅 解毒,能中和藥物毒性,使藥效更溫和。
因此,黑附散中加入烏梅,有助於 增強止瀉效果,同時 緩解腹瀉引起的口渴,並 減輕藥物毒性,使藥效更全面有效。
在中藥方劑「黑附散」中加入棕櫚,主要是利用棕櫚止血、散結的功效。棕櫚能夠止血、散結,對於治療出血、結節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出血或結節導致的相關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附散」主治功效分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中記載的「黑附散」,主治婦人產後血海虛損,淋瀝不斷,心腹疼痛之症。此方劑的應用背景多源於產後用力過度、情志不暢或飲食生冷等因素,導致氣血失調,寒邪內侵,進而引發上述病症。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黑附散由乾薑、烏梅及棕櫚三味藥材組成,其功效如下:
乾薑: 性味辛熱,歸脾、胃、腎經。其主要功效為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亦可溫胃止嘔。產後婦人易虛寒,乾薑辛熱之性,能溫散體內寒邪,鼓舞脾胃陽氣,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腹痛。此外,乾薑亦有溫煦子宮的作用,有助於止住淋漓不斷之血。
烏梅: 性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經。其功效在於收斂固澀,生津止渴,亦能安蛔。產後血海虛損,容易氣血不固,導致淋瀝不斷。烏梅之酸澀性,能斂澀固脫,止血止帶。此外,烏梅亦有生津之效,可緩解產後陰血耗傷之口渴。
棕櫚(燒存性): 性味苦澀,歸肝、大腸經。其主要功效為收斂止血,澀腸止瀉。棕櫚燒存性後,收斂固澀之性更強。此處取其燒存性之棕櫚,意在加強其止血之功,亦可澀腸止瀉,對於產後氣虛,可能導致的下痢亦有治療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黑附散的治療原理在於溫中散寒、收斂止血。方中乾薑溫經散寒,振奮陽氣,為治本之藥;烏梅酸澀收斂,固脫止血,為治標之藥;棕櫚燒存性,則加強止血固澀之功。三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收斂止血之效,故能有效治療產後血海虛損、淋瀝不斷、心腹疼痛之症。
此方之配伍,雖藥味簡單,但藥性針對病機,故能收到良好之療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乾薑1兩,烏梅1兩,棕櫚2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
每服3錢,陳米飲調下;煎烏梅湯下亦得。如血過多,加阿膠、艾,水1盞,煎至7分,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附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乾薑1兩,烏梅1兩,棕櫚2兩(燒存性)。 主治:婦人産內用力過度,或産內使性氣,或食生冷,血海虛損,淋瀝不斷,心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