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虛痰丸

頭號虛痰丸

TOU HAO XU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2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40%
肝經 40%
腎經 20%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頭號虛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痰內阻的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斑蝥,這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斑蝥具有攻毒、化痰和潤燥等功效,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痰濕,增強脾胃運化能力。

斑蝥的主要成分是蝗蟲素,對於各類痰的化解有顯著效果。虛痰往往是因為脾虛導致水濕聚集,阻塞經絡,造成壅塞。斑蝥可以助於化痰散結,促進氣血 circulation,改善病症。此外,有研究顯示,斑蝥對於某些腫瘤細胞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進一步強化了其在中藥中的應用價值。

總之,斑蝥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化痰、行氣,還可提高頭號虛痰丸的療效,是其成方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斑蝥使用需謹慎,應由專業人士把握劑量與配伍,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頭號虛痰丸」中包含穿山甲,其主要原因在於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肺、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

虛痰多因脾肺氣虛,痰濕內停所致,而穿山甲可疏通經絡,行氣散結,化痰止咳,有助於驅散體內痰濕,改善頭號虛痰所致的諸多症狀。此外,穿山甲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助於痰濕消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頭號虛痰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為攻逐痰瘀、消散腫結之峻劑,主要針對「痰核」、「瘿瘤」、「陰疽」、「無名腫毒」等陰實壅滯之證。傳統中醫認為,此類病證多因痰濁、瘀血、寒毒互結,阻滯經絡皮肉而成,其特點為腫塊堅硬、皮色不變、病程纏綿。方中以蟲類藥配伍穿山甲,意在通絡破結、攻逐痰癖,為「以毒攻毒」之法,適用於頑痰死血膠著之重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斑蝥末(30克)

    • 性味辛熱,有大毒,傳統用其強烈走竄之性,開通經絡、破血逐瘀。其辛熱之性能化陰寒痰濕,而毒性可刺激局部組織,促氣血攻沖結滯之處,瓦解痰核。現代藥理亦證實,斑蝥素可抑制細胞增生,對異常增殖之組織(如腫瘤、結核)可能具破壞作用。
  2. 炮山甲(250克,研末)

    • 穿山甲性微寒,味鹹,善走竄透達,傳統功效為「通經活絡、消癰排膿」。炮製後增強其破堅散結之力,能引藥直達病所,開絡中痰瘀之結。其質地沉重,用量獨大,既可制約斑蝥之燥烈,又能協同穿透積聚,針對痰核瘿瘤之深伏病位。

配伍與製法特點

  • 糯米漿為輔:糯米甘平黏膩,既能緩和斑蝥毒性,避免峻藥傷正,又可黏合成丸,延緩釋放,減輕對消化道黏膜刺激。
  • 綠豆大丸劑:丸劑量小,需整粒吞服,避免嚼碎刺激口腔,亦控制藥量精準,防止過服傷陰動血。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破」為法,針對痰瘀互結之有形實邪:

  • 斑蝥破血攻毒,從內消解痰核之根基;
  • 穿山甲通絡散結,從外疏通氣血之壅滯。
    二者相配,形成「內外夾攻」之勢,使痰瘀得化、腫核得消。然因藥性峻烈,須嚴格控量,適用於體實邪盛者。其生效機轉或與局部刺激、免疫調節及抗增生作用相關,呼應傳統「開結透毒」之論。

傳統服藥法


斑蝥末30克, 炮山甲250克(研末)。
內消腫核。
用糯米粽,搗爛成糯米漿,用糯米漿加藥末搗和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2丸,開水送下。不可多服,不要嚼碎。
有泌尿系統病者禁服,服丸後如發生小便刺痛、尿閉或尿血等情況,應立即停服,並服生雞蛋清可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多痰痰核流注甲狀腺腫甲狀腺亢進

相同名稱方劑


頭號虛痰丸,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引《章氏經驗方》。 組成:斑蝥末30g,炮山甲250g(研末)。 主治:內消腫核。主治:痰核、癭瘤、陰疽、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