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膏

慈航膏

CI H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大腸經 14%
胃經 12%
肺經 10%
脾經 10%
腎經 9%
心經 7%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慈航膏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外傷出血等症狀。慈航膏作為治療外傷感染、創傷癒合的藥膏,加入側柏葉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 側柏葉富含鞣質,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組織再生,有助於傷口快速康復。

慈航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慈航膏主要針對皮膚瘡瘍、腫毒等症,大黃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潰破排膿,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慈航膏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炎症消退,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慈航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之效。慈航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當歸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補血益氣: 當歸兼具補血益氣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容量,並能滋養氣血,提高身體抵抗力。慈航膏中的其他藥材多具活血化瘀或消腫止痛之效,而當歸的補血益氣作用則能平衡藥性,避免藥效過於偏寒或偏燥,使藥效更為溫和有效。

慈航膏中包含地榆,主要基於其止血生肌的藥性。

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之功效。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

  1. 止血作用:地榆能收縮血管,促進凝血,適用於各種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胃出血、痔瘡出血等。
  2. 生肌作用:地榆能促進創傷癒合,加速肉芽組織生長,對潰瘍、燒傷、燙傷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慈航膏中加入地榆,可以發揮其止血生肌的功效,加速創傷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慈航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煅燒後的產物,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慈航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血餘炭能迅速止血,促進傷口癒合,起到輔助療效。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清除傷口感染,預防感染加重。慈航膏中加入血餘炭,有助於消除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慈航膏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清熱解毒:露蜂房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清熱解毒之效。其能清熱利咽,消腫止痛,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發現,露蜂房含有豐富的抗菌活性物質,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慈航膏中加入露蜂房,能增強其抗菌消炎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炎症等病症。

慈航膏方劑中添加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增稠劑: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可以將其他藥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和敷貼,且可延緩藥效釋放,增加藥效的持久性。

二、保護作用: 蜂蠟能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藥液揮發,減少藥效流失,同時還能隔絕外界污染,保護患處,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蜂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潤燥、生肌、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破損等問題。

慈航膏中加入香油,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膚止癢:香油性質溫和,具有潤膚、止癢的功效,可緩解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病,香油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香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對於一些因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香油也能起到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慈航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燙火傷,此方為外用膏劑,專治熱毒灼傷皮膚所致之紅腫、水皰、潰爛等症。中醫認為燙火傷屬「火熱之邪」外襲,輕則氣滯血瘀,重則熱毒蘊結、腐肉成瘡。慈航膏透過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斂瘡生肌之效,緩解局部灼熱疼痛,促進瘡面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側柏葉(125克)

    • 性微寒,味苦澀,入肺、肝、大腸經。
    • 涼血止血、收斂生肌,針對燙傷後血熱妄行之滲液、出血。
    • 現代藥理:含黃酮類成分,具抗炎、抗菌作用,能減輕皮膚損傷。
  2. 大黃(31克)

    • 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
    • �火解毒、活血祛瘀,外用以清解火熱之毒,抑制燙傷後熱毒蘊結。
    • 現代藥理:大黃素可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燙傷感染風險。
  3. 當歸(31克)

    • 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
    • 活血止痛、潤膚生肌,調和血行以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 現代藥理:當歸多糖可加速創面癒合,改善局部微循環。
  4. 地榆(31克)

    • 性微寒,味苦酸,入肝、大腸經。
    •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針對燙傷潰瘍、滲血,形成保護層。
    • 現代藥理:地榆鞣質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形成藥理「痂膜」。
  5. 血余(46克,即人髮炭)

    • 性平味苦,入肝、腎經。
    • 止血化瘀、生肌收口,古方用於創傷修復,強化膏劑黏附性。
    • 現代藥理:炭化後多孔結構可吸附滲液,利於瘡面乾燥。
  6. 露蜂房(10克)

    • 性平味甘微鹹,入胃經。
    • 攻毒消腫、祛風止痛,輔助清解深層熱毒,預防瘡毒內陷。
    • 現代藥理:蜂房醇提取物具抗炎、抑菌效果。
  7. 黃蠟(93克)、香油(500毫升)

    • 黃蠟性溫味甘,作為膏基賦形,具密封保濕、防菌作用。
    • 香油(芝麻油)潤澤肌膚、緩解乾裂,與黃蠟共奏「柔皮護瘡」之效。

全方配伍邏輯

  • 清解與修復並行:大黃、地榆、側柏葉清熱涼血為主,當歸、血余活血生肌為輔,露蜂房加強解毒。
  • 動靜結合:寒涼藥(大黃、側柏葉)配溫潤藥(當歸、黃蠟),避免過寒凝滯氣血。
  • 外治特性:香油與黃蠟形成油膏基質,既能隔絕外邪,又可緩釋藥效,延長作用時間。

此方體現中醫「去腐生新」思想,兼顧燙傷急性期(熱毒)與修復期(瘀滯)的病理特點,層次分明,符合外治藥「峻藥緩釋」的應用邏輯。

傳統服藥法


側柏葉125克,大黃31克,當歸31克,地榆31克,血余46克,露蜂房10克,黃蠟93克,香油500毫升。
常法煉膏。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相同名稱方劑


慈航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側柏葉125g,大黃31g,當歸31g,地榆31g,血餘46g,露蜂房10g,黃蠟93g,香油500ml。 主治:燙火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