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挫氣丹中加入山楂,主要是利用其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其酸性入脾,有助於健脾開胃,消食化積,改善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而其甘性則能和脾胃,緩解脾胃氣滯,有助於氣血運行,散瘀消腫。
因此,在挫氣丹中加入山楂,可以有效地解決因氣滯血瘀、食積不消導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滿等症狀,達到行氣散瘀、消食化積的效果,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挫氣丹中加入茴香,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理氣止痛之效可疏肝解鬱,緩解氣滯疼痛。
挫氣丹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胸痛、胃痛等症狀。茴香的加入,既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又能理氣止痛,緩解疼痛,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挫氣丹」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脈因證治》所載,「挫氣丹」主治「挫氣腰痛」,其組成僅有兩味藥材:山楂子與北茴香。此方雖簡,然其選藥精當,功效明確,深具臨牀應用價值。
主治功效:
《脈因證治》明確指出,「挫氣丹」專治「挫氣腰痛」。所謂「挫氣」,顧名思義,是指氣機受阻,運行不暢,導致氣血凝滯而發生的疼痛。腰部乃人體之樞紐,經脈循行之要道,氣機受阻於腰部,則易產生腰痛。故「挫氣丹」之功效,主要在於疏理氣機,活血散瘀,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腰痛。
治療原理分析:
山楂子: 山楂子在本方中為君藥,其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肝經。山楂子之主要功效在於消食化積,活血散瘀。腰部氣滯血瘀之形成,往往與飲食不節、脾胃運化失常有關,山楂子既能消食導滯,又能促進脾胃運化,使氣機暢通,故能從根本上改善腰部氣滯血瘀之狀態。同時,山楂子又能活血化瘀,推動血脈運行,將積滯之瘀血散開,達到「通則不痛」之效。此外,山楂亦有降脂降壓之效,對於因高脂血症或高血壓導致的腰痛,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北茴香: 北茴香在本方中為臣藥,其性辛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茴香長於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脈因證治》中提到,「腰胯重痛」之病因可能與「風寒濕流注經絡」有關,而茴香之溫熱之性,正好能散寒止痛,溫通經絡,使寒邪得以發散,氣血得以暢通。此外,茴香亦有順氣之效,能疏理肝氣,條暢氣機,從而改善因氣滯所致的腰痛。古籍中明確提到茴香主治「挫氣腰痛」,亦充分說明其在治療因氣機鬱滯導致腰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方義總結:
「挫氣丹」之組方雖僅有兩味藥材,卻能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山楂子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為本方之主力;茴香則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助山楂子發揮功效,亦為不可或缺之藥。兩藥合用,既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又能疏理氣機,活血散瘀,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本方以酒送服,更能助藥力通行,直達病所。總而言之,「挫氣丹」針對氣滯血瘀所致的腰痛,具有疏通氣機,活血化瘀之功,實為治療挫氣腰痛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山楂子(去核)4兩,北茴香(炒)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挫氣丹,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山楂子(去核)4兩,北茴香(炒)1兩。 主治:挫氣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