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蒼散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濕燥濕: 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能夠祛除脾胃濕邪,並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而大蒼散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正是其重要的燥濕藥物。
- 健脾益氣: 蒼朮除了燥濕,還兼具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恢復脾胃的正常運作。這對於大蒼散治療脾胃濕困導致的消化不良、體虛乏力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蒼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牙床風腫」,即因風邪或濕熱壅滯所致的牙齦腫痛,可能伴隨牙齒浮動、局部灼熱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證與風邪上攻、濕濁內蘊相關,而大蒼散以外用「揩之」配合鹽湯漱口,直接作用患處,以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蒼朮(大者,炮製後用)
- 性味辛香苦溫,歸脾胃經,傳統用於燥濕健脾、祛風闢穢。此方取大者,因質地厚重,所含揮發油及有效成分更豐,炮製後藥性更為溫燥。
- 炮製關鍵:
- 鹽實穴中:鹽味鹹入腎,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可引藥下行至牙床,兼有軟堅散結之效。
- 濕紙裹燒存性:緩和蒼朮辛烈之性,轉為溫澀,避免刺激黏膜;「存性」保留部分藥效,增強燥濕收斂作用。
- 外用研粉後「揩之」,直接作用腫脹處,宣散風邪、燥濕消腫。
鹽湯漱口
- 鹽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漱口可清潔口腔,助蒼朮藥性滲透,並引火下行。
三、邏輯推論與配伍意義
此方設計基於「風邪上犯」與「濕濁瘀滯」病機:
- 祛風:蒼朮辛香走竄,燒存性後仍具宣散之力,能祛除牙床風邪。
- 燥濕:蒼朮本身燥濕,鹽製後增強滲濕消腫之效,針對牙床濕濁壅滯。
- 局部作用:外用直達病所,避免內服辛溫傷胃,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四、延伸思考
此方側重「外治」,反映古代對口腔疾病的重局部用藥智慧。蒼朮經特殊炮製,既減其燥烈,又保留藥性,鹽的輔助更強化了消腫功效,體現「簡便驗廉」的民間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蒼朮(大者)。
切作兩片,於中穴一孔,入鹽實之,濕紙裹,燒存性,取出研細。
以此揩之。去風涎即愈,以鹽湯漱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蒼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九。 組成:蒼朮(大者)。 主治:牙床風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