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敷故散中包含蒼朮,其原因如下:
- 燥濕止癢:蒼朮性辛溫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祛風止痛:蒼朮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敷故散整體而言,以蒼朮等藥材組成,旨在針對濕熱蘊結、風濕痺痛等病症,發揮燥濕止癢、祛風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敷故散」主治「酒病血凝氣注,痰瘤傷水,骨節疼痛,不分上下」,其病機可歸納如下:
- 酒病血凝氣注:因過飲酒漿,濕熱內蘊,導致氣血凝滯不通,發為局部疼痛或腫脹。
- 痰瘤傷水:痰濕瘀結,水濕停聚,形成痰核瘤結或水腫。
- 骨節疼痛: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或氣血痰濕壅塞,使關節痺阻疼痛,且病位廣泛(「不分上下」)。
此方為外用敷貼,針對以濕、痰、瘀為主之痛證,尤其與酒毒、水濕相關者。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蒼朮
- 性味功效:辛、苦、溫,歸脾、胃經,具燥濕健脾、祛風散寒之力。
- 本方應用:
- 米泔水浸過:取其和緩燥性,兼助健脾滲濕(米泔水性涼,可制蒼朮溫燥)。
- 炒乾:加強溫通之性,助散寒除濕、行氣活血。
- 研末外敷:直接作用於痛處,燥濕化痰、開鬱散結,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輔助外用載體:酒罈舊絮襪
- 酒罈舊絮:長期接觸酒液,殘留酒氣,酒性辛溫,能活血通絡、助藥力滲透。
- 烘熱後捆敷:溫熱法可增強蒼朮辛溫走竄之效,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散寒止痛。
三、綜合治療原理
- 燥濕化痰:蒼朮為核心,化解痰濕瘀阻,改善「痰瘤傷水」之病理。
- 溫通散寒:炒蒼朮搭配熱敷,驅散寒濕,疏通「血凝氣注」之痛。
- 引藥透達:酒罈舊絮的殘留酒氣,輔助藥力深入經絡,增強祛風除濕之效。
結論
此方設計簡約,以蒼朮為主,外治局部濕痰瘀滯之痛證,結合溫熱與酒性引入,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尤其適用於酒濕兼寒之骨節痺痛。
傳統服藥法
蒼朮3錢(米泔水浸過,炒乾)。
研末,調敷。
外用久蓋酒罈舊絮襪1只,烘熱,將仙朮擲上及勻,趁熱捆於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敷故散, 出處:《點點經》卷一。 組成:蒼朮3錢(米泔水浸過,炒乾)。 主治:酒病血凝氣註,痰瘤傷水,骨節疼痛,不分上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