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散

NUAN WE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暖胃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辛溫燥濕、健脾燥濕的功效,用以改善因寒濕困脾、胃氣不和導致的胃脘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蒼朮能溫陽散寒,驅散寒濕,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並能燥濕健脾,去除脾胃中的濕氣,改善消化功能。對於寒濕困脾、胃氣不和所致的胃脘冷痛、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蒼朮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暖胃散」以其溫熱辛散之性,主要功效集中於溫胃散寒、理氣止痛、消食化滯,並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多種臨牀應用。其核心作用機制在於通過溫熱藥性驅散胃腸寒邪,恢復脾胃的正常運作,達到止痛、消脹、助消化等目的。

治療原理及功效分析

  1. 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本草分經》明確指出「辛熱,暖胃散寒,下氣止痛」,這確立了暖胃散的核心功效。寒邪侵襲胃腸,導致氣機阻滯,不通則痛。暖胃散通過溫熱藥性,驅散寒邪,使氣機得以疏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此功效廣泛應用於治療胃脘冷痛、心脾疼痛等因寒邪引起的疼痛症狀。《羅氏會約醫鏡》亦提及「治心脾疼痛(寒者用至二錢)」,進一步佐證了其針對寒證疼痛的療效。

  2. 消食化滯,助消化:
    《滇南本草》指出,芭蕉花(暖胃散主要組成部分)具有「飲食飽脹」的治療作用,表明暖胃散能夠消解積食,改善飲食停滯。《本草備要》中亦有「消食醒酒」的記載,強調了其促進消化,化解食積的功能。此功效適用於因飲食不節或脾胃運化失常導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3. 調和脾胃,止嘔止呃:
    《滇南本草》提及「嘔吐噁心,吞酸吐酸,反胃吐呃」,說明暖胃散具備調和脾胃、降逆止嘔的作用。脾胃虛寒,導致胃氣上逆,易產生嘔吐、呃逆等症狀。暖胃散通過溫中散寒,恢復脾胃正常運作,從而達到止嘔止呃的效果。《得配本草》中也有「治胃寒噫逆」的記載。

  4. 散寒燥濕,驅邪解毒:
    暖胃散的辛溫之性,也具有散寒燥濕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因寒濕引起的霍亂瀉痢、冷痹瘴瘧等症狀。《本草從新》中提及「治霍亂瀉痢」,《得配本草》亦提及「治霍亂瀉痢,冷痹瘴瘧」。此外,暖胃散也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羅氏會約醫鏡》指出其子紅豆蔻具有「解酒毒」的作用。

  5. 治療心脾疼痛: 《奇效良方》明確指出「治心脾疼不可忍」,並記載了使用蒼朮為主藥的相關方劑治癒心脾劇痛的案例。這表明暖胃散及其相關組方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心脾疼痛,且療效顯著。

綜合分析

綜合上述分析,暖胃散以其溫熱辛散之性,針對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發揮其溫胃散寒、理氣止痛、消食化滯、調和脾胃等多重功效。其應用範圍不僅限於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常見病症,還包括因寒濕引起的霍亂瀉痢、瘴瘧等疾病。

在古代,醫家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對暖胃散的組成進行了靈活應用,如搭配香附、茯苓、乾薑、豬膽等藥物,以增強其療效,或根據患者體質調整劑量,展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蒼朮4兩。
用黃泥和漿水煮令透,洗淨焙乾,碾為細末。
每服2錢,空心米飲調下;或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暖胃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十六。 組成:蒼朮4兩。 主治:心脾疼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