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壺散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具有軟堅散結之效。玉壺散主治瘰癧痰核、癭瘤結核等症,這些病症多因痰瘀凝結所致,而海藻能化痰散結,有助於消除病竈。
- 消癭化痰:海藻富含碘,具有消癭化痰之效。癭瘤多因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海藻中的碘能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有助於治療癭瘤。
玉壺散方中加入昆布,主要是為了其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
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能軟化堅硬之物,故可化痰散結,對於甲狀腺腫、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昆布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利水通淋,改善水腫,對於腎炎、膀胱炎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在玉壺散方中加入昆布,可以幫助消散結塊、利水消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壺散方中加入雷丸,主要是利用其驅蟲之效。雷丸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消積、止痛等功效,對於治療蛔蟲病、蟯蟲病等腸道寄生蟲病效果顯著。
此外,雷丸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對於治療因蟲積導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玉壺散中包含大青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大青鹽為大青葉的鹽漬品,其性寒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玉壺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鼻衄、吐血等症。大青鹽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從而治療上述疾病。
玉壺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玉壺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泄瀉、水腫等症,而白朮可以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並燥濕利水,消減體內水濕,從根本上緩解上述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朮與玉壺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蒼朮、厚朴等,在藥性上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白朮健脾益氣,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同時也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壺散(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三種瘿」,即古代對頸部腫塊(瘿瘤)的分類,如「氣瘿」、「肉瘿」、「石瘿」等,多與甲狀腺腫大或淋巴結腫大相關。其機製推測與痰瘀結聚、氣滯水停有關,故以軟堅散結、化痰消癭為核心治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海藻、海帶、昆布
- 均屬鹹寒之品,歸肝、胃、腎經,為傳統「消癭要藥」。
- 鹹能軟堅,寒可清熱,富含碘質,直接作用於瘿瘤結塊,化解痰瘀凝滯。
- 三藥協同,強化散結之力,針對「痰結」病理。
雷丸
- 苦寒有小毒,主入胃、大腸經,傳統用於殺蟲消積。
- 推測其於此方中輔助「破結」,利用其走竄之性,助消散局部腫塊,或針對瘿瘤伴寄生蟲感染者(古時部分瘿病認為與蟲積相關)。
廣朮(莪朮)
- 辛溫苦洩,破血行氣,擅消癥瘕積聚。
- 對付瘿病日久兼「血瘀」者,與前述藥物痰瘀並治,增強袪瘀通絡之效。
青鹽
- 鹹寒涼血,既能助軟堅,亦可引藥入腎,因瘿瘤病位近喉,屬少陰腎經所過,取其「引經報使」之用。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標本兼治:以海藻、昆布等直攻痰結治標,廣朮、雷丸破瘀消積防其膠着,青鹽調節局部代謝。
- 劑型設計:丸劑「噙化」使藥效緩釋於咽喉,發揮局部作用;蜜丸兼顧護胃,適宜久服緩圖。
- 適應延伸:除甲狀腺疾病外,對氣滯痰凝型淋巴結腫大、慢性咽喉腫痛亦或有潛在效果。
四、現代科學視角
方中藻類富含碘,可糾正碘缺乏性甲狀腺腫;莪朮含揮發油與雷丸酶類成分,或具抗纖維化、消炎作用。然需注意,古人所謂「三種瘿」涵蓋範圍與現代疾病分類未盡相同,應用時需辨證精準。
傳統服藥法
海藻1兩,海帶1兩,昆布1兩,雷丸1兩,青鹽半兩,廣朮半兩。
上為細末,陳米飲為丸,如榛子大。
噙化。以煉蜜和丸亦好。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玉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
相同名稱方劑
玉壺散, 出處:《雜類名方》。 組成:海藻1兩,海帶1兩,崑布1兩,雷丸1兩,青鹽半兩,廣朮半兩。 主治:三種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