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星丸

DAN X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8%
肺經 17%
脾經 12%
胃經 9%
腎經 8%
大腸經 5%
心包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膽星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化痰止咳: 天南星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膽星丸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天南星的化痰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呼吸道不適。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患者因風寒引起的疼痛。膽星丸中也常加入一些具有祛風止痛功效的藥材,與天南星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膽星丸中含有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熱毒發斑、吐血、衄血等症。古人認爲犀角能解百毒,是治療熱病的良藥。
  2. 鎮驚止痙: 犀角亦有鎮驚止痙之效,能緩解熱病神昏、驚厥等症。膽星丸的主要功效爲清熱解毒,鎮驚止痙,而犀角恰好能發揮這兩方面的作用。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膽星丸的現代配方已採用其他藥材替代,以達到類似的療效。

膽星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平肝潛陽的功效。膽星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口苦口乾、耳鳴耳聾等症。而羚羊角能清熱解毒,平肝潛陽,可有效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症狀。

此外,羚羊角還有鎮驚熄風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由於肝膽濕熱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因此,膽星丸中加入羚羊角,可起到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平肝潛陽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膽星丸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驚: 龍齒性涼,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神志恍惚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龍齒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舌生瘡等。膽星丸中加入龍齒,一方面可清熱解毒,另一方面也可減緩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造成副作用。

膽星丸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肺化痰: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膽星丸主治痰熱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白芥子可助其溫肺化痰,改善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之症狀。
  2. 宣通氣道: 白芥子辛溫之性,可宣通氣道,利於氣機運行。膽星丸亦兼具理氣止痛之效,白芥子可協同藥性,疏肝解鬱,使氣機暢達,達到止痛之效。

膽星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膽星丸主治心膽氣虛、神志不安等症,硃砂可平心定志,緩解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神志不清等症。膽星丸中加入硃砂,不僅能鎮心安神,也能輔助清熱解毒,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膽星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記載,《絳囊撮要》、《理瀹駢文》及《傷寒大白》等,可歸納出中藥方劑「膽星丸」主要針對痰熱內擾、矇蔽清竅所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熱化痰、息風定驚、鎮心安神,以恢復神志清明。

主治病症:

  1. 驚厥抽搐類疾病:

    • 《絳囊撮要》明確指出,膽星丸能治「一切厥逆,猝不省事,口流涎沫,手足拳攣諸症」。這些症狀描繪了因痰熱閉阻,導致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的病況。
    • 《理瀹駢文》中亦提及「小兒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攣」,更直接點出膽星丸針對小兒因痰熱擾亂所引起的昏迷抽搐。
  2. 痰迷心竅類疾病:

    • 「痰迷不醒」暗示了痰濁阻滯清竅,使神志不清。
    • 「膽涎沃心」一詞,更進一步說明瞭膽火化痰,上擾心神,導致神志不清、驚厥的病機。
  3. 熱病後期痰熱擾心:

    • 《傷寒大白》描述,「若膽火成痰,膽涎沃心則用此方」,說明膽星丸可用於熱病後期,因膽火與痰邪結合,導致心神不安的狀況。

治療原理分析:

膽星丸之組方,皆針對痰熱內擾之病機,各藥物協同作用,以達清熱化痰、息風定驚之效:

  • 清熱化痰:
    • 天南星(陳膽星): 性味苦溫,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其經過膽汁炮製後,更能增強清化痰熱、開竅醒神之力。
    • 白芥子: 辛溫,可溫肺豁痰,散結消癥,有助於痰濁的排出。
    • 犀角、羚羊角: 皆為清熱解毒、涼血息風之藥。可清解體內熱邪,平息肝風,減少熱盛生風之虞。
  • 息風定驚:
    • 羚羊角: 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緩解因熱毒內盛而引起的抽搐等症狀。
    • 生龍齒: 味澀性平,具有安神定驚、清熱涼血之效,有助於安定心神,緩解驚悸不安。
  • 鎮心安神:
    • 紅硃砂: 性味甘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能重鎮安神,使心神安定。

綜合分析:

膽星丸以陳膽星為君藥,以其強力的化痰開竅之功,搭配犀角、羚羊角清熱息風,龍齒安神定驚,白芥子豁痰散結,紅硃砂鎮心安神。全方配伍,針對痰熱內擾、矇蔽清竅所致之驚厥、昏迷等症狀,能達到清熱化痰、息風定驚、鎮心安神的治療效果,使神志清明,諸症緩解。

綜上所述,膽星丸主要用於治療因痰熱阻滯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多管齊下,清熱化痰以祛除病邪,息風定驚以緩解抽搐,鎮心安神以安定心神,整體配伍精當,使痰熱得解,神志得以恢復。

傳統服藥法


牛膽南星半兩,朱砂2錢,防風2錢,麝1字。
鎮心壓驚,利痰解熱。
上藥用臘月黃牛膽汁和南星末作餅子,掛當風處四十九日,和藥末研細,浸牛膽皮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井花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較強的開竅醒神作用,小兒服用後可能出現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 本方不宜與其他開竅醒神藥物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膽星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牛膽南星半兩,朱砂2錢,防風2錢,麝1字。 主治:鎮心壓驚,利痰解熱。主治:小兒驚熱。

膽星丸, 出處:《理瀹》。 組成:陳膽星1兩5錢,犀角1兩,羚角1兩,生龍齒7錢,白芥子5錢,辰砂1錢。 主治:小兒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