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膽貝散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其清熱化痰之效,可針對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而其潤肺止咳之效,則可緩解肺燥咳嗽,以及因肺氣不足所引起的咳嗽、氣短等症狀。
膽貝散方中加入川貝母,旨在針對痰熱鬱肺、肺燥咳嗽等病症,發揮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膽貝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涼血之功效。
膽貝散屬於清熱解毒類方劑,主治熱毒壅盛,發熱煩躁,口渴咽乾,脣舌乾燥,大便祕結等症狀。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之功效,能有效清解體內熱毒,緩解患者的發熱、口渴等症狀。同時,石膏還能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貝母、膽南星等,共同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膽貝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考量其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 清熱利濕: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利濕化痰,針對膽囊炎所引起的濕熱內蘊,可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 消腫解毒: 天花粉具有一定的消腫解毒作用,可緩解膽囊炎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幫助改善炎症。
此外,天花粉與其他藥材如牡蠣、海螵蛸等搭配使用,可增強其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更好地治療膽囊炎。
膽貝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軟堅散結: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膽貝散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為主,芒硝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並能有效軟化堅硬腫塊,促進病竈消散。
2. 引藥下行,通利腑臟: 芒硝質地潤滑,入腸後能引藥下行,通利大腸,加速藥物滲透至病竈。膽貝散中包含多種藥材,芒硝的加入可促進藥力向下運行,並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膽貝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
膽貝散由以下四味中藥組成:
- 川貝母: 性味苦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潤肺止痛之效。
- 生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降火除癥之功。
- 天花粉: 性味甘苦酸寒,歸肺、胃經。具清熱生津,潤肺止咳,消腫散結之效。
- 芒硝: 性味苦鹹寒,歸胃、大腸經。具清熱涼血,軟堅散結,潤燥通便之功。
古籍記載與主治
《古方彙精》中記載,膽貝散主治「咽喉乳蛾。一切喉症。」並稱「吹之立效」。此處「乳蛾」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扁桃體炎,而「一切喉症」則泛指各種咽喉部位的疾病,包括咽炎、喉炎等。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方劑組成與古籍記載,膽貝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生石膏為本方主要清熱藥,其辛甘大寒之性,能直入肺胃經,清泄肺胃之熱,消除咽喉局部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
-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川貝母苦甘微寒,既能清化肺熱,又能潤肺止咳,對於咽喉腫痛伴隨咳嗽痰多的症狀尤為有效。
- 清熱生津,消腫散結: 天花粉具清熱生津之功,可緩解咽喉局部因熱邪灼傷導致的津液不足,並能消散咽喉部位的腫結。
- 軟堅散結,清熱涼血: 芒硝苦鹹寒之性,不僅能清泄腸胃之熱,也能軟化咽喉局部腫硬之結塊,同時兼具涼血之功。
- 雄豬膽佐藥: 古籍記載本方以雄豬膽調和,風乾研末使用。 雄豬膽性味苦寒,能清熱解毒,同時亦有收斂作用,佐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綜合而言,膽貝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兼顧化痰、潤肺、散結等功效,針對咽喉部位的熱毒熾盛,導致的紅腫熱痛、咽喉不利等症狀,具良好的治療作用。諸藥合用,能有效消除局部炎症,緩解咽喉不適。特別是針對扁桃體炎等咽喉腫痛明顯的病症,能迅速見效。其治療機理符合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為治療咽喉疾患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川貝母3錢,生石膏3錢,花粉7分,芒消8分。
上藥各為細末,用雄豬膽一枚,調勻風乾,研細末。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膽貝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川貝母3錢,生石膏3錢,花粉7分,芒消8分。 主治:咽喉乳蛾,一切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