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龍骨散

紅綿龍骨散

HONG MIAN LONG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16%
肺經 8%
膀胱經 8%
腎經 8%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綿龍骨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固澀、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紅綿龍骨散所治的皮膚濕疹、瘡瘍等症,白礬可收斂潰瘍面,止血消腫,並抑制濕邪,減輕瘙癢。

此外,白礬的收斂作用也能使藥物更好地附著於患處,提高療效。

紅綿龍骨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因其具備安神定驚之效。龍骨味甘鹹性涼,入心、腎經,能鎮驚安神、斂汗止血。其性沉降,能鎮抑心神過度興奮,達到安神定驚之效。此外,龍骨亦能收斂止血,對於心神不寧伴隨盜汗者,亦有輔助作用。因此,龍骨在紅綿龍骨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因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所引起的疾病。

「紅綿龍骨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腫痛、瘀血等症,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麝香的香氣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它還能起到引藥入經,增強藥效的功效。

因此,在「紅綿龍骨散」中加入麝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牀應用價值,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綿龍骨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耳潰」,即中醫所稱的「膿耳」或「聤耳」,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外耳道炎、中耳炎化膿等症。其特徵為耳內流膿、穢臭,甚或伴隨疼痛、聽力減退。古籍記載以「吹藥」法直接局部給藥,目的在於收斂瘡口、燥濕化膿、祛腐生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枯礬(煅白礬)

    • 性味酸澀寒,具強力收濕斂瘡、止血殺蟲之效。
    • 通過燥濕作用減少耳道滲液,抑制化膿,並收縮瘡面。
  2. 龍骨(煅)

    • 味澀平,功專斂瘡生肌、固脫止血
    • 與枯礬協同,增強吸附膿液、促進潰瘍癒合之效。
  3. 麝香

    • 辛溫芳香,能開竅通絡、活血散結、防腐消腫
    • 穿透力強,助藥力深入患處,兼緩解局部氣血壅滯之痛。
  4. 紅綿灰(或胭脂灰)

    • 紅綿為絲織物燒灰(或胭脂),古法用於止血斂瘡
    • 其碳化後具吸附性,可清理腐穢,輔助藥物附著。

三、方劑配伍邏輯

  • 燥濕為本:以枯礬為主導,解決膿水濕濁之源。
  • 生肌為標:龍骨固澀瘡面,紅綿灰吸附穢物,共促組織修復。
  • 通竅為佐:麝香疏通耳竅氣血,防藥物壅滯,兼止痛防腐。
  • 協同效應:全方側重「去腐-斂瘡-生肌」三步,符合中醫「祛邪不傷正」的局部外治思路。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濕熱腐蝕耳竅」之病機,屬標急治標之法。通過:

  1. 物理性吸附(紅綿灰、龍骨)清除膿腐。
  2. 化學性收斂(枯礬)減少滲出,改變局部環境抑制細菌。
  3. 藥理性刺激(麝香)改善微循環,緩解炎症。
    展現中醫外治法「直接作用病所」的特色,尤適用於慢性潰瘍滲液難癒者。

傳統服藥法


枯礬5分,龍骨5分,麝香5分,紅綿灰3分(如無紅綿,即用於胭脂灰)。
上為末。
先用綿球攪去膿穢,以藥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紅綿龍骨散, 出處:《幼科金針》卷下。 組成:枯礬5分,龍骨5分,麝香5分,紅綿灰3分(如無紅綿,即用乾胭脂灰)。 主治:耳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