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桑枝飲

QING SANG ZH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九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肺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9%
胃經 9%
腎經 9%
膽經 9%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青桑枝飲中含有桑枝,主要是因為桑枝具有清熱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

桑枝性味苦寒,入肺經,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故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目赤腫痛等症狀。

此外,桑枝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輔助治療風疹、麻疹等疾病。

因此,在青桑枝飲中加入桑枝,可以起到清熱解表、祛風止痛、解毒等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青桑枝飲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它能清泄肝膽熱毒,並能利水消腫,對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黃疸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與桑枝相輔相成: 桑枝性微寒,味苦,具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活血通絡的功效。柳枝與桑枝相配,能增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效果,同時也能起到協同疏風散熱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因風熱犯肺、濕熱蘊結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關節疼痛等病症。

青桑枝飲中包含石榴皮,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之效。

石榴皮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殺蟲止痢的功效。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道,減少腸蠕動,抑制腹瀉;其殺蟲止痢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減輕腹瀉症狀。

在青桑枝飲中,石榴皮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有效改善因脾胃虛弱、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

青桑枝飲中加入鬼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鬼臼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青桑枝飲所針對的熱毒壅盛、筋脈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鬼臼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2. 引藥下行:青桑枝飲中包含多味藥材,其中一些藥性偏於上行,而鬼臼性寒,能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提高藥效。

因此,青桑枝飲中加入鬼臼,既能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又能引藥下行,使藥效更佳。

青桑枝飲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青桑枝飲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癤腫、丹毒、口瘡等,而青蒿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治療目的。
  2. 疏散風熱: 青蒿亦有疏散風熱之效,對於因風熱侵襲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青蒿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青桑枝飲中加入青蒿,有助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治療目的。

青桑枝飲中加入赤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赤箭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青桑枝、金銀花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
  2. 疏散風熱: 赤箭兼具疏散風熱的作用,可與青桑枝等藥材共同作用,疏解風邪,消除熱毒,緩解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

因此,赤箭在青桑枝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疏散風熱,增強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青桑枝飲方劑功效分析

《世醫得效方》所載之青桑枝飲,組成藥物包含桑枝、柳枝、石榴皮、鬼臼、青蒿、赤箭,主治「勞瘵」。此方藥物功效各異,合用則可從多個角度治療勞瘵。以下將針對方中各藥材之功效及方劑整體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方中藥物功效分析:

  • **桑枝:**味甘、性微寒,入肝、腎經。其功用為疏散風熱,利水消腫,解毒止痛。於此方中,桑枝主要發揮利水消腫及解毒之效,有助於改善勞瘵所致之體液代謝紊亂及局部腫痛。

  • **柳枝:**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與桑枝相配,加強利水消腫及清熱解毒之力,共同改善勞瘵之症狀。

  • **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入腎、大腸經。功用為固腸止瀉,殺蟲止帶。在治療勞瘵方面,其固腸止瀉之效,可針對勞瘵可能引發的腸胃不適症狀。

  • **鬼臼:**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由於鬼臼有毒性,其用量需謹慎,在青桑枝飲中,可能主要針對勞瘵伴隨的濕熱或蟲毒感染。

  • **青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退熱除蒸之功效。針對勞瘵患者可能出現的發熱、煩躁等症狀,青蒿可起到清熱解毒,退熱的作用。

  • **赤箭:**味辛、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功效。在勞瘵病機中,可能存在腎氣虧虛,因此赤箭的加入,意在補益腎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二、治療原理分析:

「勞瘵」為古代醫籍中一種病症,其病機複雜,可能與濕熱、蟲毒、氣血不足等因素有關。青桑枝飲的組方思路,應是針對勞瘵的多種病機進行綜合治療:

  • **清熱解毒:**青蒿、柳枝、桑枝共同作用,清解體內濕熱之邪。
  • **利水消腫:**桑枝、柳枝利水消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緩解腫脹。
  • **固腸止瀉:**石榴皮固腸止瀉,緩解腸胃不適。
  • **殺蟲止癢:**鬼臼殺蟲止癢,針對可能存在的蟲毒感染。
  • **補益腎氣:**赤箭補腎壯陽,益腎氣以扶正祛邪。

因此,青桑枝飲並非單純針對某一病機,而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從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固腸止瀉、殺蟲止癢及補益腎氣等多個方面,綜合治療勞瘵。其治療策略,應是扶正祛邪,標本兼治。

此分析僅基於古方及藥物之傳統功效,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由專業醫師判斷。

傳統服藥法


青桑枝7莖並長4寸許,柳枝7莖並長4寸許,石榴皮7莖並長4寸許,桃枝梅枝7莖並長4寸許,鬼臼5錢,青蒿1小握,赤箭5錢(一方不用鬼臼、赤箭)。取蟲。
用童便1升半,蔥白7莖,去頭葉,煎及一半去滓,別入安息香、阿魏各1分,再煎至1盞,去滓,調辰砂末半錢,檳榔末1分,麝香1字,分作2服調下,五更初1服,五更3點時1服。至巳時必取下蟲,
不可用性,及食生冷、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勞瘵。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青桑枝飲,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青桑枝7莖并長4寸許,柳枝7莖并長4寸許,石榴皮7莖并長4寸許,桃枝7莖并長4寸許,梅枝7莖并長4寸許,鬼臼5錢,青蒿1小握,赤箭5錢(一方不用鬼臼、赤箭)。 主治:取蟲。主治:勞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