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福散中包含硫磺,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殺菌止癢:硫磺具有殺菌、抑菌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的生長,達到止癢的效果。
- 溫陽散寒:硫磺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皮膚病。
然而,硫磺性燥烈,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五福散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
蟬蛻為蟬科昆蟲蟬的蛻殼,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主要功效為:
- 清熱解毒: 蟬蛻能清熱解毒,尤其擅長治療風熱、濕熱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
- 疏風止痙: 蟬蛻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攣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小兒驚風等疾病。
因此,五福散中加入蟬蛻,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可以疏風止痙,起到協同其他藥材,治療相關疾病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福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五福散主治「膿窠疥瘡」,此為疥瘡感染後惡化形成的化膿性皮膚病灶,特徵為瘡面濕爛、滲膿血,伴隨劇烈瘙癢。古代醫家視此為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或蟲毒(如疥蟎)鬱久化腐所致,故需以解毒殺蟲、燥濕斂瘡為核心治法。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推理
硫黃(豆腐制)
- 關鍵作用:經豆腐煎煮減其燥烈之性,保留殺蟲(如疥蟎)與解毒療瘡之效,且豆腐製法能緩和硫黃對皮膚的刺激。
- 原理:硫黃性溫,可「以熱攻毒」,破壞蟲體代謝,並促進瘡面乾燥。
升藥底(煉製紅升丹的殘渣)
- 關鍵作用:為輕粉、水銀等礦物藥昇華後的底層殘留物,性較紅升丹緩和,具提膿拔毒、化腐生肌之效。
- 原理:微量汞化合物可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瘡面化膿。
蟬蛻
- 關鍵作用:外治中取其「疏風止癢、透毒外達」特性,緩解疥瘡瘙癢,助邪毒外散。
- 原理:蟬蛻輕揚,可能通過減輕局部炎症反應改善症狀。
東丹(炒黑鉛丹)
- 關鍵作用:炒黑後降低毒性,強化斂瘡生肌、止血防腐效果,適用於滲膿血之瘡面。
- 原理:鉛丹與油脂混合生成鉛皂,形成保護層,並收斂瘡口滲液。
明礬(外敷輔料)
- 關鍵作用:凝固蛋白質以燥濕止癢,並與其他藥末凝結成固體劑型(竹管成型便於取用)。
- 原理:礬石收澀之力可減少瘡面滲出,抑制微生物繁殖。
整體配伍邏輯
- 攻毒殺蟲(硫黃、升藥底)針對疥蟎與繼發感染。
- 燥濕收斂(明礬、東丹)控制瘡面濕爛與膿血。
- 止癢透邪(蟬蛻)緩解標症,改善患者不適。
- 劑型設計(竹管成型後麻油調敷)使藥粉黏附患處,油脂潤澤避免過度乾裂。
此方體現「殺蟲解毒為主,斂瘡止癢為輔」的外用思路,符合古代對膿窠疥瘡「毒腐濕聚」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硫黃(豆腐內煎9次)5錢,升藥底4錢,蟬蛻2錢,東丹(炒黑)2錢。
各為細末。
以明礬5兩熔化,拌入藥內,急取下,傾入小竹管內,候冷,劈開取出,麻油磨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五福散,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硫黃(豆腐內煎9次)5錢,升藥底4錢,蟬蛻2錢,東丹(炒黑)2錢。 主治:膿窠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