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明散中含有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蟬蛻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之效。可治療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蕁麻疹等,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提高整體療效。
二、疏風散熱:蟬蛻能疏散風熱,通達經絡,並可改善因風熱邪氣阻滯所導致的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疏風解表藥物配合使用,能有效驅散風熱,恢復人體正常功能。
大明散方劑中包含白蒺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大明散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白蒺藜可有效緩解肝鬱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利水消腫,通經下乳: 白蒺藜亦具利水消腫、通經下乳之效。大明散除治療肝鬱氣滯外,亦可用於治療水腫、乳汁不通等症狀,而白蒺藜恰好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明散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勝濕止痛的功效。大明散以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筋骨拘攣為主,羌活可有效驅散體內寒邪,緩解疼痛。
- 通絡止痛: 羌活能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經絡阻滯、疼痛,羌活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大明散中,羌活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通絡止痛的功效。
大明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風散寒: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大明散作為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方劑,荊芥能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
二、宣肺通竅:荊芥亦能宣肺通竅,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不通、呼吸不暢,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風散寒、宣肺通竅之效,達到治療感冒的目的。
大明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黃耆性溫和,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大明散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潰瘍等外感兼有氣虛的病症,黃耆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其二,黃耆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大明散中常配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黃耆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使藥效更佳。同時,黃耆也能起到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腸的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大明散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止痙: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能祛除風邪,止痙攣,對於風濕痺痛、中風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活血通絡:烏梢蛇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大明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大明散,根據《博濟方》及《濟世全書》記載,主治各種因風毒所致的眼疾,症狀涵蓋翳膜昏暗、眼澀疼痛、熱淚盈眶等。其療效顯著,無論病程新舊皆可奏效。
方劑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大明散的組成藥物,各自針對眼疾的不同病機,發揮協同作用:
螳螂蛻/蟬蛻 (《博濟方》版本使用蟬蛻): 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的功效。清熱解毒可針對因熱毒侵犯所致的紅腫疼痛;明目止癢則直接作用於眼部不適症狀。蟬蛻與螳螂蛻藥性相近,皆可疏通經絡,改善眼部微循環。
白蒺藜: 平肝息風,明目退翳。肝主目,肝風內動可致眼疾,白蒺藜平肝息風,能從根本上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眼部症狀。其明目退翳作用,可直接改善翳膜昏暗等視力障礙。
羌活: 發汗解表,除濕止痛。針對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眼痛等症狀,羌活發揮解表作用,驅散風邪。其除濕止痛功效,則可緩解眼部濕熱瘀滯所致的疼痛不適。
荊芥: 疏散風熱,消炎止痛。與羌活一樣,荊芥也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並能消炎止痛,進一步減輕眼部炎症反應。
黃耆: 補氣固表,利水消腫。黃耆補氣,提升機體抵抗力,能幫助機體抵禦外邪侵襲,避免病情反覆。其利水消腫作用,則可針對眼部水腫,緩解炎症反應。
紅花蛇/烏蛇皮 (《博濟方》版本使用烏蛇皮): 祛風通絡,解毒止痛。蛇類藥物多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具有解毒作用,清除體內毒素。烏蛇皮與紅花蛇藥性相似,皆可活血化瘀,改善眼部微循環。
《濟世全書》中對眼疾病機的論述:
龔廷賢在《濟世全書》中,闡述了眼疾發生的多種病機,例如肝虛、肺熱、脾風、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食不節、過度用眼、縱慾等)導致的氣血虧損等。這些病機導致的症狀,都與大明散所治的症狀相符。大明散正是通過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疏風散熱、補益氣血等多重作用,來治療這些病機所致的眼疾。
總結:
大明散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針對風毒眼疾的多種病機,從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疏風散熱、補益氣血等多個方面入手,達到治療目的。其組成藥物各自發揮其功效,共同改善眼部微循環,消除炎症,緩解疼痛,恢復視力。 方劑的整體作用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也說明瞭古代醫家在眼疾治療上的豐富經驗和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蟬蛻、白蒺藜、川羌活、荊芥穗、黃耆、烏蛇皮各等分(蛇皮、蟬蛻二味,洗,入罐子內,蓋好口,煅過)。
上為末。
每服1大錢,酒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及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明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蟬蛻、白蒺藜、川羌活、荊芥穗、黃耆、烏蛇皮各等分(蛇皮、蟬蛻2味,洗,入罐子內,蓋好口,煅過)。 主治:一切風毒眼疾,翳膜昏暗,眼睛澀痛,熱淚時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