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諸葛行軍散」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渴生津的功效。行軍途中,士兵容易因炎熱、勞累、飲食不潔而出現發熱、口渴、腹瀉等症狀,綠豆粉能有效清熱解暑,緩解這些不適。
此外,綠豆粉還具有利濕消腫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預防水腫的發生。在行軍過程中,士兵可能因長時間行走導致腿腳腫脹,綠豆粉可以幫助消腫,減輕行軍的負擔。
諸葛行軍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行軍過程中,士兵容易受寒,麻黃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感冒症狀,保障行軍作戰的順利進行。
- 解表通竅、利水消腫: 麻黃亦可通鼻竅、利水消腫,用於治療鼻塞、頭痛、水腫等症。行軍過程中,士兵可能因勞累、環境惡劣而引發上述症狀,麻黃可有效緩解這些不適,提高士兵的戰鬥力。
諸葛行軍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行軍途中,士兵常因風寒侵襲而導致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不適。
- 增強體力: 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代謝,有助於增強體力。行軍路途漫長,士兵需要充足的體力才能應對各種艱苦環境,乾薑的加入可以提升士兵的耐寒能力,增強其作戰能力。
諸葛行軍散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效,能疏肝理氣,健脾消食,有助於行氣止痛、和胃降逆。行軍途中,常因飲食不調、勞累過度而導致脾胃虛弱,陳皮能幫助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增強體力。
二、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祛除體內濕氣,緩解痰濕阻滯。行軍環境潮濕,易使人體濕氣加重,引發咳嗽、胸悶等不適。陳皮能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疾病,使行軍士兵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諸葛行軍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諸葛行軍散主要應用於感冒風寒,尤其適用於夏季感冒或暑濕穢濁之氣侵襲所致的症狀。傳統認為此方具有消暑解毒、辟穢利竅之效,能迅速開竅醒神,化解穢濁之氣,適用於頭昏腦脹、胸悶不適、惡心嘔吐等外感兼穢濁阻滯的證候。
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解析
麝香(1錢)
- 辛溫開竅,通行十二經
- 具有極強的開竅醒神作用,迅速透達病竅,尤其對穢濁蒙蔽清竅所致頭暈、神昏有效。
西牛黃(牛黃,1錢)
- 苦涼,清心豁痰
- 既能解毒清熱,又可鎮驚安神,與麝香相配增強開竅之力,適用於熱毒夾穢濁之證。
珠粉(珍珠粉,2錢)
- 甘咸寒,鎮心安神
- 清熱解毒,並能定驚,防止穢濁之氣擾亂心神。
冰片(1錢2分)
- 苦辛涼,芳香開竅
- 能散鬱火、清頭目,協助麝香辟穢通竅,加強上行頭面的藥力。
腰黃(雄黃,2錢)
- 辛苦溫,辟穢解毒
- 傳統用於驅除穢濁邪氣,尤其對濕毒、瘴氣有較強作用,與麝香共襄辟穢之功。
馬牙消(芒硝,2分)
- 鹹寒,瀉熱通便
- 少量使用能清泄內熱,助穢濁下行,防止邪氣閉阻於內。
薑粉(4分)
- 辛溫解表,和中止嘔
- 既能外散風寒,又可調和胃氣,減緩穢濁所致的胃氣上逆。
方劑邏輯與功效推理
開竅醒神為主
- 麝香、冰片共為君藥,迅速開竅醒腦,針對穢濁蒙蔽清竅之證。
- 牛黃、珍珠粉為輔,清心安神,強化開竅效果並防止邪熱擾神。
辟穢解毒為輔
- 雄黃、麝香協同驅除穢濁,針對暑濕穢毒;
- 芒硝少量瀉熱,使邪氣從二便排出,不使內閉。
解表和中為佐
- 薑粉外散風寒、內和胃氣,配合開竅藥物使邪氣外透。
適用病機
此方適用於外感風寒兼穢濁阻滯,或暑濕穢濁蒙蔽清竅之證,症見:
- 頭暈頭痛,胸悶惡心
- 煩躁不安,甚則神昏
- 舌苔濁膩,脈象沉滯
綜觀全方,其特色在於開竅與辟穢並重,既可外散風寒,又能內解穢毒,體現了古代對穢濁致病的獨特認識。此方在行軍、暑瘴環境下尤為適用,故名「行軍散」。
傳統服藥法
麝香1錢,西牛黃1錢,珠粉2錢,冰片1錢2分,腰黃2錢,馬牙消2分,薑粉4分。
消暑解毒,辟穢利竅。
上各取淨末,共研至極細為度,分裝七十瓶,每瓶約一分。
每用1-2分,開水吞服。小兒減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發熱、口渴、煩躁、大汗淋漓等情況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諸葛行軍散,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綠豆粉、麻黃(去節)、乾薑、陳皮各不拘多少。 主治:感冒風寒。
諸葛行軍散,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麝香1錢,西牛黃1錢,珠粉2錢,冰片1錢2分,腰黃2錢,馬牙消2分,薑粉4分。 主治:消暑解毒,闢穢利竅。主治:中暑昏暈,腹痛吐瀉,熱症煩悶,及小兒驚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