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當歸散

ZHI TONG DANG G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二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膀胱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止痛當歸散

組成:當歸、甘草、藁本、桂枝。

整體功效:止痛。

主治:金瘡痛不可忍,煩痛不得住。

:金瘡痛不可忍,煩痛不得住,是指金瘡傷口疼痛難忍,疼痛難以忍受。

文獻參考:《醫方集解》:「止痛當歸散,治金瘡痛不可忍,煩痛不得住。」

傳統服藥法


白芷2兩,粟殼(去蒂隔)4兩,炙甘草1兩,乳香少許(另研,臨服另入),沒藥少許(另研,臨服另入)。
上(口父)咀。每服3-4錢,水1大盞,酒半盞,煎至8分,去滓,入沒藥、乳香,不拘時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具有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藁本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絡、止痛的功效。本方以當歸、甘草、藁本、桂枝為主藥,配伍使用,具有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金瘡痛不可忍,煩痛不得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止痛當歸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當歸1兩,甘草(炙)1兩,藁本1兩,桂心1兩,木占斯1兩。 主治:金瘡痛不可忍,煩痛不得住。

止痛當歸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八十六。 組成:白芷2兩,粟殼(去蒂隔)4兩,炙甘草1兩,乳香少許(另研,臨服另入),沒藥少許(另研,臨服另入)。 主治:打撲損傷,腫痛不可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