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嗽飲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咳嗽多因肺熱或痰濕阻肺所致,薏苡仁能清熱利濕,有助於改善痰濕,使咳嗽症狀緩解。
- 健脾益肺:薏苡仁能健脾益肺,增強機體免疫力。咳嗽時,肺氣受損,脾胃功能也容易受影響,薏苡仁能健脾益肺,有助於恢復機體功能,從根本上改善咳嗽症狀。
總之,止嗽飲中加入薏苡仁,能清熱利濕、健脾益肺,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止嗽飲中加入杏仁,乃因其具止咳化痰之功效。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
其一,杏仁可宣肺解表,對於風寒犯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能有效緩解症狀。
其二,杏仁可潤肺化痰,對於痰多粘稠的咳嗽,能有效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止嗽飲中加入杏仁,可發揮其宣肺止咳、潤肺化痰之功效,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
止嗽飲中加入山藥,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滋陰潤肺、補氣健脾的功效。對於咳嗽痰多、肺燥津傷者,山藥可以滋養肺陰,潤燥止咳,緩解咳嗽症狀。
- 健脾益氣: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咳嗽常伴隨脾胃虛弱,山藥有助於健脾養胃,提升機體免疫力,更有效抵抗外邪入侵,促進疾病康復。
止嗽飲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的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利尿之效,可幫助排出體內熱毒,減輕咳嗽發熱症狀;而其止咳化痰之效,則能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此外,淡竹葉還具有潤喉止渴的作用,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亦有輔助療效。因此,在止嗽飲中加入淡竹葉,可有效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口乾等症狀,起到清熱止咳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止嗽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火,夜間喘嗽,久不止者」,乃針對肺熱陰傷所致的咳嗽。夜間屬陰,陰虛肺燥者,夜間陽氣內斂,肺火更顯,灼津為痰,故咳喘加劇;久咳不止則因肺陰耗損,失於濡潤。方中梨片、竹葉等甘涼之品,正合「肺苦氣上逆,急食酸以收之,以甘寒瀉火」之旨,清潤並行,以平息虛火喘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肺瀉火
- 竹葉:甘淡寒,清心肺之火而除煩,導熱下行。
- 梨片:生津潤燥,清肺止咳,《本草綱目》載其「治風熱,潤肺涼心」,針對肺燥熱咳。
化痰止咳
- 杏仁:苦微溫,宣降肺氣,止咳平喘,《藥性論》言其「療肺氣咳嗽」,與梨片配合,一宣一潤,調節氣機。
健脾益肺
- 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滲濕,杜絕生痰之源,兼能清肺熱。
- 山藥:甘平,補脾益肺,固護正氣,與薏苡仁相佐,培土生金,助肺氣恢復。
配伍特點
全方以「甘寒養陰」為主軸,清肺火(竹葉、梨)與化痰(杏仁)並用,佐以健脾(薏苡仁、山藥)以固本。肺熱得清則咳喘自平,陰液得充則夜嗽可止。煎湯代茶頻服,取「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理,緩緩圖效,契合久咳虛火之病機。
此方體現「標本兼顧」思維,不獨治咳,更調肺脾,寓瀉於補,為虛火咳嗽之輕劑。
傳統服藥法
薏苡仁1錢,杏仁1錢,山藥2錢,竹葉20片,梨3片。
水2大碗,煎8分,作茶吃,每日數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嗽飲,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薏苡仁1錢,杏仁1錢,山藥2錢,竹葉20片,梨3片。 主治:肺火,夜間喘嗽,久不止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