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瘧飲

ZHI NUE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1%
大腸經 6%
心經 5%
膽經 5%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止瘧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青皮性辛、苦,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作用。瘧疾發作時,常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青皮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嘔吐症狀,為治療瘧疾提供有利條件。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青皮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助藥力、增強療效的作用。例如,與柴胡、黃芩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止瘧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瘧疾常伴隨脾胃氣虛、消化不良,而陳皮味辛、性溫,入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瘧疾的侵襲。
  2. 行氣化濕:瘧疾常伴隨濕邪困阻,而陳皮能行氣化濕,疏解濕邪,使之不致阻礙脾胃運化,進而達到祛除瘧疾的效果。

止瘧飲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養血,益氣和營:瘧疾發作時,患者常出現氣血虧虛、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益氣和營的功效,可改善患者血虛症狀,增強抗病能力。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瘧疾發作時,患者體內常有瘀血阻滯,導致疼痛難忍。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止瘧飲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血益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瘧疾。

止瘧飲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除煩解暑: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有高熱、煩躁不安等症狀,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解暑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瘧疾發作時的熱症,降低體溫,使患者舒服一些。
  2. 滋陰降火,退熱止渴:知母性質寒涼,能夠滋陰降火,對於由熱邪引起的瘧疾,知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退熱止渴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口乾舌燥、渴欲飲水等症狀。

止瘧飲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如下:

  1. 斂脾止瀉: 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脾胃,固澀止瀉,有助於治療瘧疾發作時常伴隨的腹瀉症狀。
  2. 生津止渴: 瘧疾發作時,患者常感口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緩解患者的口乾舌燥。

烏梅在止瘧飲中,不僅能緩解瘧疾發作時的症狀,更能輔助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瘧飲」的主要成分包括:青皮、陳皮、當歸、知母、烏梅等。這些中藥材各具有不同的藥性,共同發揮著清熱瀉火、補益氣血、健脾化濕、疏肝解鬱等作用,適用於治療三陰瘧疾。

其中,青皮性辛、溫、微苦,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以上藥材組成「止瘧飲」,具有清熱瀉火、補益氣血、健脾化濕、疏肝解鬱等作用,適用於治療三陰瘧疾。

三陰瘧疾是一種由三種不同陰性因素引起的瘧疾,每種因素都會導致不同的症狀。

「止瘧飲」方劑通過調和陰陽,補益氣血,清熱瀉火,扶正祛邪,以達治療三陰瘧疾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青皮3錢,陳皮3錢,當歸3錢,知母3錢,烏梅5個。
水2碗,煎8分,露1宿。臨發日頓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止瘧飲,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青皮3錢,陳皮3錢,當歸3錢,知母3錢,烏梅5個。 主治:三陰瘧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