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應效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腫塊和瘡瘍等病症。在其組成中包含乾漆,這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乾漆是一種有毒的中藥材,主要來源於大戟科植物的樹脂,其主要成分具有強烈的破碎力和解毒功效。在應效丹中,乾漆的加入能夠促進腫塊的消散,提高方劑的療效。它能夠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幫助排除體內的瘀血和積液,從而加速瘡瘍的癒合。此外,乾漆亦能減少病變組織的生長,幫助清除有害物質,增強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然而,由於乾漆的毒性,使用時需小心劑量,避免過量引發副作用。因此,在臨牀應用中,通常會配以其他具有解毒和補益作用的藥物,以達到療效和安全性的平衡。這樣的配伍不僅增強了應效丹的治療效果,也減少了潛在的風險。
應效丹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
- 緩解疼痛: 牡丹皮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應效丹所治療的各種疼痛症狀,如頭痛、牙痛、腹痛等,都能起到緩解作用。
應效丹中牡丹皮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藥物配伍,發揮其協同作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應效丹方劑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應效丹作為治療熱毒壅盛,腸胃濕熱等症的方劑,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毒素排出。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熱毒導致的瘀血阻滯,能起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應效丹中,大黃配合其他藥物,可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黃在應效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應效丹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積止痛:莪朮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之功效。應效丹為治婦人血瘀經閉、癥瘕積聚、腹痛等症的常用方劑,莪朮有助於疏通經絡,排除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行氣止痛,消食健脾:莪朮能行氣止痛,並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應效丹中常配伍其他理氣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效果,同時,莪朮可幫助脾胃消化,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整體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應效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記載主治「妊娠數堕胎,因宿有血塊在小腹而致者」,即婦人反覆流產,病因歸咎於下焦(小腹)瘀血積滯。古代認為,瘀血阻滯胞宮,可妨礙胎元穩固,甚至衝任失調,導致滑胎。此方以活血散結、解毒辟穢為法,旨在祛除瘀滯以安胎。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分類
- 活血化瘀類:麝香(開竅破瘀)、沉香(行氣散結)、木香(調氣活血)、檀香(理氣散瘀)。
- 解毒鎮驚類:雄黃(燥濕解毒)、朱砂(鎮心安神)、冰片(清熱辟穜)。
- 健脾調中類:神曲(消積化滯)、甘草(調和諸藥)。
2. 組方邏輯
- 核心思路:以「通因通用」法治療瘀血致堕胎。瘀血屬實邪,需活血散結以祛除病根,間接安胎。
- 氣血並調:麝香、木香、沉香等辛香走竄之品,疏通氣機以助血行;雄黃、朱砂辟穢毒,兼防瘀久化熱成毒。
- 佐以健脾:神曲、甘草顧護脾胃,避免活血藥傷正,符合妊娠用藥「祛邪不傷胎」原則。
3. 可能功效延伸
- 解毒鎮靜:方中雄黃、朱砂、冰片協同,可清熱解毒、辟穢安神,現代或對疫毒(瘟疫)所致的煩躁、發熱有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沉香、木香、檀香配伍,能緩解氣滯血瘀之腹痛,適合瘀阻型痛證。
4. 治療原理
- 瘀血去則胞宮通,氣血調和而胎自固。然本方含麝香等峻藥,古代用於妊娠當屬「有故無殞」之例,需嚴格辨證(瘀血實證)方可使用。
三、劑型與服法特點
- 丸劑緩圖:面糊丸(温和賦形)配朱砂衣(加強鎮靜),適用於需長期調理的慢性瘀血病證。
- 劑量差異:成人8丸、小兒4丸,反映古代對體質與藥量的重視。
總結
「應效丹」以活血解毒為主,兼顧行氣健脾,原治瘀血型滑胎,然其組方思路(通瘀解毒)亦可延伸至瘟疫、氣滯疼痛等實證。方中香藥與礦物藥並用,體現「攻邪為主」的用藥策略,適用於體質偏實者,虛證慎用。
傳統服藥法
麝香3錢,沈香3錢,雄黃3錢,木香3錢,甘草5錢,冰片3分,朱砂6錢 檀香3錢,神曲2兩。
解瘟疫,清毒鎮靜。
上為極細末,面糊為小丸,朱砂為衣。
每服8丸,小兒4丸,白開水送下。
忌食生冷、油膩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應效丹,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 組成:乾漆1兩,牡丹皮1兩,大黃1兩,莪朮5錢。 主治:妊娠數墮胎,因宿有血塊在小腹而致者。
應效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麝香3錢,沉香3錢,雄黃3錢,木香3錢,甘草5錢,冰片3分,朱砂6錢,檀香3錢,神曲2兩。 主治:解瘟疫,清毒鎮靜。主治:痧症,霍亂吐瀉,絞腸痧,心腹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