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粥

Yinchen porridg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藥粥療法》引《粥譜》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膀胱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肺經 12%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 利濕熱:茵陳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特別適合因為濕熱引起的黃疸症狀。
  • 退黃疸:茵陳對於陰黃或陽黃的患者均有良好的食療效果,可幫助排除體內濕熱,改善皮膚膚色。
  • 肝膽舒緩:該粥可以促進肝膽功能,有助於減輕肝臟負擔,促進膽汁分泌。

傳統服藥法


綿茵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
利濕熱,退黃疸。
先將綿茵陳洗淨,煎汁去滓,入粳米後加水適量煮粥,煮熟時,加入白糖,稍煮1-2沸,即可。療程以7-10天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
陰黃或陽黃均可食用,鈎蟲引起的「黃胖病」不應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人羣限制:雖然陰黃或陽黃均可食用,但若由鈎蟲引起的黃胖病患者則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2. 食材選擇:使用的米必須是粳米,糯米則不適合,因為糯米性質粘膩,可能不利於利濕效果。
  3. 糖的用量:白糖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但建議不要過量添加,以免影響食療效果。
  4. 過敏史:若對茵陳或粳米過敏者應避免使用,如有不適即應停用並諮詢醫生。
  5. 持續監測:在療程期間,若黃疸症狀未見好轉,應考慮就醫並尋求專業建議。

以上是茵陳粥的詳細製作方法和食療功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黃熱病黃疸腹瀉無尿及少尿小便顏色偏黃皮膚顏色發黃嘴裡發苦面色發黃眼睛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粥, 出處:《藥粥療法》引《粥譜》。 組成:綿茵陳30-60g,粳米50-100g,白糖適量。 主治:利濕熱,退黃疸。主治:黃疸,小便不利,尿黃如濃茶色。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