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粥中包含茵陳蒿,主要源於茵陳蒿的藥性。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其藥用部位為全草,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濕熱瀉痢、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
茵陳蒿的清熱利濕功效,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濕邪排出;而其解毒退黃功效,則能緩解黃疸症狀,改善患者的肝膽功能。因此,茵陳蒿是茵陳粥中的主要藥材,其藥性與功效,是此方劑治療相關疾病的關鍵所在。
茵陳粥中加入大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增強口感:茵陳性苦寒,單味服用易傷脾胃,而大米性平味甘,能中和茵陳的寒性,並增加粥的口感,使之更易於食用。
- 補充營養,增強療效: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等營養成分,能提供能量,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茵陳藥效的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大米的加入既能緩解茵陳的寒性,又能提供營養,使茵陳粥更易於服用,並增強其治療效果。
茵陳粥中加入白糖,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茵陳性苦寒,具清熱利濕、退黃解毒之效。白糖味甘性平,能緩和茵陳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性更平和易於人體吸收。
- 增進口感: 茵陳本身味道較苦,加入白糖能中和苦味,使藥粥更易入口,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白糖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進藥物口感,有助於患者長期服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茵陳粥:黃疸、小便不利的良方
茵陳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由茵陳蒿、大米和白糖組成。它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黃疸、小便不利、尿黃如濃茶色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泄瀉便溏、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頻數、口渴、貧血、水腫等症狀。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羣、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中藥中常用的藥材。
白糖: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氣生津、潤燥止咳、清熱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泄瀉便溏、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頻數、口渴、燥咳、便祕等症狀。白糖也是一種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增加食物的甜味和口感。
臨牀應用
茵陳粥主要用於治療黃疸、小便不利、尿黃如濃茶色等症狀。黃疸是指皮膚和鞏膜呈現黃色,是由於膽汁淤積引起的。小便不利是指排尿困難或尿量減少,可能是由於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腎結石等原因造成的。尿黃如濃茶色是指尿液呈深黃色,類似於濃茶的顏色,可能是由於肝膽疾病、腎功能不全等原因造成的。
用法用量
茵陳粥的用法用量如下:
- 將茵陳蒿洗淨,切碎。
- 將大米淘洗乾淨。
- 將茵陳蒿和大米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
- 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注意事項
- 茵陳粥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茵陳粥。
- 茵陳粥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服,以免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總結
茵陳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由茵陳蒿、大米和白糖組成。它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黃疸、小便不利、尿黃如濃茶色等症狀。茵陳粥的用法用量如下:將茵陳蒿洗淨,切碎;將大米淘洗乾淨;將茵陳蒿和大米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加入白糖調味即可。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茵陳粥。茵陳粥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服,以免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綿茵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
利濕熱,退黃疸。
先將綿茵陳洗淨,煎汁去滓,入粳米後加水適量煮粥,煮熟時,加入白糖,稍煮1-2沸,即可。療程以7-10天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
陰黃或陽黃均可食用,鈎蟲引起的「黃胖病」不應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茵陳粥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茵陳粥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粥, 出處:《藥粥療法》引《粥譜》。 組成:綿茵陳30-60g,粳米50-100g,白糖適量。 主治:利濕熱,退黃疸。主治:黃疸,小便不利,尿黃如濃茶色。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