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棋子

藥棋子

YAO QI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四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4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1%
腎經 21%
肺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13%
脾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藥棋子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具有峻下逐水之效,能瀉熱通便,尤其適用於熱結便祕,或水腫腹脹,大便不通者。
  2. 消積驅蟲: 牽牛子能消積化滯,殺蟲驅蟲,用於治療蟲積腹痛,或食積不消等症狀。

藥棋子方劑通常以牽牛子為君藥,搭配其他藥物,以達到瀉下通便、消積驅蟲的功效。但牽牛子性峻,需謹慎使用,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藥棋子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癢: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藥棋子方劑常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硫磺可有效殺滅寄生蟲,並抑制皮膚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消腫止痛:硫磺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藥棋子方劑中,硫磺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消散局部瘀血,減輕疼痛,從而改善病患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藥棋子」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腰腿痛,氣滯」。其症狀表現多因氣機阻滯、經絡不通所致,常見腰腿痠脹疼痛、活動受限,或伴氣行不暢之脹悶感。此方以攻逐通利為法,旨在化解氣滯、通達經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牽牛(黑白丑)

    • 炮製特異:「半生半熟」製法,生者性峻烈,熟者性稍緩,相佐後既可速攻郁滯,又防傷正。
    • 藥性作用:苦寒降泄,善逐水濕、通利二便,兼能行氣。其通瀉之力可導滯氣、水濕下行,使腰腿氣血通路得暢,疼痛自緩。
  2. 佐藥:硫黃

    • 性溫味酸,補火助陽,與牽牛寒性相制約,形成「寒溫並用」之配伍。
    • 硫黃內服能暖下焦、助氣化,可防牽牛瀉下過甚而傷陽氣,同時溫通經脈,增強行氣活血之效。
  3. 劑型設計(麵糊作棋子)

    • 白麵和胃護中,緩和峻藥對脾胃之刺激。
    • 「棋子」形製利於五更時分(陽氣初升之際)服下,順應人體氣機升發之勢,助藥力直達下焦。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牽牛為攻邪主藥,硫黃為輔佐調節,通過「通泄郁滯」與「溫煦氣機」雙重作用,解除腰腿氣血壅滯之痛。其立方邏輯體現「通則不痛」之治法,尤適於實證或寒熱錯雜之氣滯疼痛,服後「住即已」說明中病即止,符合傳統中醫「峻藥緩攻」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牽牛不拘多少(用新瓦入火煿得通赤,便以牽牛頓在瓦上,自然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撥動,取末1兩),硫黃1分(細研)。上研勻,分3份,每用白麵1匙,水和捍開,切作棋子,五更初以水1盞煮熟,連湯溫送下,住即已,未住,隔日再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藥棋子,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牽牛不拘多少(用新瓦入火煿得通赤,便以牽牛頓在瓦上,自然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撥動,取末1兩),硫黃1分(細研)。 主治:腰腿痛,氣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