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涎散

魚涎散

Y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肺經 50%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魚涎散方劑中包含天花粉,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清熱生津、潤燥止渴之效。魚涎散為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舌燥之方劑,天花粉可有效緩解患者口渴、咽乾等症狀,改善津液不足之症。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亦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魚涎散治療之病症常伴隨水腫,天花粉可促進利尿,減輕水腫症狀,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天花粉在魚涎散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生津、利尿消腫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魚涎散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多渴,飲水不休,心躁」,屬古代兒科消渴證範疇。其病理特點為陰津虧耗,虛熱內擾,致患兒口渴難解、煩躁不安。唐宋時期民間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易因熱病或飲食失調耗傷津液,此時需滋陰降火,兼顧安神定躁。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栝蔞根(天花粉)

    • 性味甘苦微寒,歸肺胃經,為方中主藥。古代醫籍載其「生津止渴,降火潤燥」,針對消渴核心病機。其富含澱粉酶及多醣體,能直接補充津液,緩解黏膜乾燥。
  2. 鮎魚涎(或蛤粉替代)

    • 鮎魚黏液性滑質潤,民俗療法認為其具「斂陰潛陽」之效,可能通過膠狀物質吸附消化道虛火。而蛤粉(牡蠣殼煅製)鹹寒,可輔助天花粉清熱,並提供鈣質以鎮靜心躁。
  3. 井索頭泡湯/田螺浸水

    • 井繩長期浸泡井水,取其「陰寒之氣」導引藥力下行;田螺水甘涼,富含礦物質,與天花粉協同強化生津功效,符合「以液補液」的直觀思維。

方劑邏輯與配伍特點

  • 潤燥—斂火—引降三聯法:栝蔞根治標補津,魚涎/蛤粉固護陰液防耗散,井水或田螺引熱下行,形成循環調節。
  • 劑型設計考量:曬乾餅子便於保存,使用時活化(泡湯)保留藥性,適合小兒餵服。
  • 時機選擇:刻意於「大渴時」服藥,既順應病勢引藥直達病所,亦避免頻服傷胃。

此方體現古代「就地取材」的用藥智慧,結合動物藥的潤滑特性與植物藥的清潤功效,雖現代機理未明,然其組方思路符合「津虧—燥熱—煩躁」的傳統辨證鏈條。

傳統服藥法


栝蔞根(為末)。
取鮎魚身上涎,搜作餅子,曬乾,或用蛤粉搜之尤妙。
3歲兒每服半大錢,候兒大渴時,用井桶口索頭,泡湯調下,服立定;或用田螺浸水1夕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魚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栝蔞根(爲末)。 主治:小兒多渴,飲水不休,心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