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榆白皮索餅方劑中包含榆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榆白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熱利濕、止瀉止痢的功效。 榆白皮入肺、膀胱經,對於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索餅一般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榆白皮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利濕,緩解腸胃炎症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榆白皮能收斂止瀉,與索餅共同起到固腸止瀉的作用。 索餅本身具有溫胃健脾的功效,而榆白皮則能收斂止瀉,兩者相輔相成,能有效緩解腹瀉、痢疾等症狀,起到固腸止瀉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榆白皮索餅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五淋」及「小腸結痛,小便不快」。五淋泛指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等小便不通利之症,皆因濕熱蘊結或氣滯血瘀,導致水道不利。小腸結痛乃下焦氣機壅滯,或熱結膀胱所致,症見小便澀痛、淋瀝不暢。榆白皮索餅以「通利水道」為核心,透過食療形式緩解淋症之標。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榆白皮:
性味甘滑微寒,歸大腸、膀胱經。古醫籍載其「利諸竅,滲濕熱」(《本草綱目》),能通利小便、滑竅散結。其有效成分含黏液質、鞣質等,可潤滑尿道、緩解黏膜刺激,針對濕熱或氣滯所致的小便澀痛,具物理性疏通之效。煎汁取用,意在萃取其活性成分。麵粉:
味甘性平,主補益中焦。作為索餅(古代麵食)基質,一則緩和榆白皮滑利之性,防其傷正;二則藉穀氣助脾運濕,間接改善水濕代謝。麵食熟煮,易消化吸收,符合「空心食之」以直達下焦的給藥思路。
配伍思維
此方體現「通澀並調」之法:
- 以榆白皮為君,清熱滑竅,直接疏通水道;
- 以麵粉為佐,固護脾胃,防通利過度而耗氣。
全方簡潔,針對淋症「不通則痛」之病機,以滑利之品配合穀物,標本兼顧。其劑型為索餅,屬古代「藥膳同源」之體現,適合輕症或慢性調理。
傳統服藥法
榆白皮2兩(切),面4兩。
上以水一大盞半,煎榆白皮取汁一盞,去滓,浸面作索餅,熟煮,空心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榆白皮索餅,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榆白皮2兩(切),面4兩。 主治:五淋。小腸結痛,小便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