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湯

真珠湯

ZHEN Z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珠湯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
  2. 平肝潛陽: 珍珠能平肝潛陽,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等症。

因此,真珠湯中加入珍珠,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平肝潛陽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真珠湯中加入榆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榆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真珠湯主治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榆白皮可協助清熱解毒,利濕排毒,促進瘡瘍的消散。
  2. 收斂生肌:榆白皮還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能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真珠湯中常與其他具有生肌作用的藥材配伍,共同起到促進瘡瘍癒合的效果。

因此,榆白皮在真珠湯中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和收斂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瘡瘍腫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珠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胎死腹中」,即妊娠期間胎兒於子宮內死亡而未娩出之證。古時認為此證多因氣血虛弱、胞宮寒凝,或瘀血阻滯所致,需以活血通滯、促胎娩出為治。

二、組成與邏輯推論

  1. 熟真珠(珍珠)

    •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心、肝經。
    • 傳統功效: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斂瘡。
    • 本方作用推論
      • 珍珠雖多外用,然古方亦有內服記錄,如《本草綱目》提及可治「難産」及「胞衣不下」。其鹹寒之性可能軟堅散結,促進死胎與胞宮分離;其質重沉降,或能引藥下行,助胎娩出。
  2. 榆白皮

    • 性味歸經:甘,平,入大腸、膀胱經。
    • 傳統功效:利水通淋、滑胎下胎。
    • 本方作用推論
      • 《本草綱目》載其能「滑胎易産」,古方常用於難産或死胎不下。其富含黏液質,可潤滑產道,配合活血之品則能促死胎排出。
  3. 苦酒(醋)

    • 性味歸經:酸、苦,溫,入肝經。
    • 傳統功效:散瘀止血、收斂解毒。
    • 本方作用推論
      • 醋能散瘀血、開凝滯,增強他藥活血下行之效;其酸性可緩解榆白皮之膩,協調整方藥性。

三、治療原理綜論
本方以珍珠潛降軟堅為君,榆白皮滑利通滯為臣,佐以苦酒散瘀助行,共奏「通下死胎」之效。其機理可能包含:

  • 物理性作用:榆白皮黏液質潤滑產道,珍珠重墜助胎下行。
  • 藥理性作用:珍珠緩解胞宮攣縮,苦酒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協同促進子宮收縮與死胎排出。

此方體現古人「滑、降、散」並用之思路,然具體效驗需結合臨床體質辨證,今人運用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

傳統服藥法


熟真珠1兩,榆白皮(切)1升。
以苦酒3升,煮取1升,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真珠湯, 出處:《千金》卷二。 組成:熟真珠1兩,榆白皮(切)1升。 主治:胎死腹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