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提丹

半提丹

BAN TI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50%
肝經 50%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提丹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半提丹主治熱病神昏、驚厥、心煩不寐等症,珍珠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除病邪,鎮驚安神作用則能緩解神志不清、驚厥等症狀。
  2. 平肝潛陽,降逆止嘔: 珍珠還具有平肝潛陽、降逆止嘔的作用。半提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石決明、磁石等,共同發揮平肝潛陽、降逆止嘔的功效,以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嘔吐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提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半提丹主治「瘡瘍」,即皮膚或黏膜的化膿性潰瘍、癰疽、瘡瘤等外科疾患。其功效側重於「收口」,意指促進瘡口癒合、斂瘡生肌,適用於膿毒已排、腐肉漸脫的後期階段。此方結合紅升丹的化腐拔毒與珍珠散的斂瘡生肌,體現中醫外科「去腐生新」的治療原則。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紅升丹(主藥)

    • 由水銀、火硝、白礬等煉製而成,為傳統外科「升丹」之一,性烈有毒,具強效化腐拔毒、提膿祛腐之功。
    • 推論作用:針對瘡瘍後期殘留腐肉或膿液未淨,可徹底清除腐穢,為生肌創造條件。
  2. 珍珠散(輔藥)

    • 多含珍珠粉、爐甘石、冰片等,性涼質潤,長於清熱解毒、收濕斂瘡、促進肉芽生長。
    • 推論作用:中和紅升丹的燥烈之性,保護新生組織,加速創面癒合,減少瘢痕。

三、治療原理綜述

半提丹的配伍邏輯體現「攻補兼施」:

  • 「攻」以紅升丹:清除餘毒腐肉,避免邪戀傷正。
  • 「補」以珍珠散:修復受損肌膚,滋養局部氣血。
    二者相輔,既解決瘡瘍「邪實」(膿腐)的病理基礎,又扶持「正虛」(創面不斂)的修復能力,符合中醫「腐去則肌生」的外科治療思維。

四、潛在應用延伸

依其組成特性,半提丹可能適用於:

  • 慢性潰瘍(如臁瘡)膿腐減少後期。
  • 癰疽潰後瘡面色暗淡、癒合遲緩者。
    (註:實際應用需依具體證候辨證加減。)

此方彰顯傳統中醫外科「以毒攻毒」與「生肌長肉」的雙向調控智慧。

傳統服藥法


紅升丹加珍珠散。
收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半提丹,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紅升丹加珍珠散。 主治:收口。主治:瘡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