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包含金銀花,主要由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的功效。
在該方劑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如連翹、蒲公英等共同作用,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瘡瘍、疔毒等症。金銀花清熱解毒之力強,且兼具疏散風熱之功,適合用於熱毒熾盛、疔瘡腫痛等病症。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蒲公英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尤其擅長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等症。
在五味消毒化疔飲中,蒲公英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幫助化解毒素、消退腫痛,達到治療疔瘡的效果。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包含紫花地丁,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紫花地丁性寒,味苦,歸心、肺、肝經,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病原菌,並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創口癒合。在化疔飲中,紫花地丁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膿腫,促進創口癒合,並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加入菊花,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疔瘡腫毒的熱毒,達到清熱消炎的作用。此外,菊花亦能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外襲而引發的疔瘡,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同時,菊花還具備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緩解疔瘡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腫散結、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加入冬葵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冬葵子味甘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疔瘡腫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 活血化瘀:冬葵子亦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有助於疔瘡的消散。
因此,冬葵子在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疔瘡的效果。
五味消毒化疔飲中包含皁刺,主要是由於皁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刺為豆科植物皁莢的棘刺,其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疔瘡腫毒、癰疽、乳癰、丹毒等熱毒熾盛、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皁刺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五味消毒化疔飲,方如其名,以清熱解毒、化瘀消腫為主要功效,而皁刺正是符合此治療方向的藥材,其加入可以增強藥方的清熱解毒之效,進一步促進疔瘡腫毒的消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味消毒化疔飲》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疔瘡」,為中醫外科常用方劑。疔瘡多因火毒熾盛、熱壅血瘀而生,其特徵為患處紅腫熱痛、形小根深、易化膿潰爛,甚則毒邪走散而致「疔毒走黃」(類似現代敗血症)。本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核心,配合酒煎取汗,助藥力外透,使毒邪隨汗而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主攻火毒)
- 金銀花(3錢):清熱解毒、散癰消腫,為治瘡癰要藥,善透熱邪外出。
- 野菊花(3錢):專清熱毒,偏解疔瘡火毒,與金銀花協同增強解毒之力。
臣藥(輔助攻毒、消散膿腫)
- 蒲公英(2錢5分):清熱解毒兼散滯氣,尤善治乳癰、疔毒。
- 紫花地丁草(2錢5分):涼血消腫,長於治療癰腫疔瘡,對熱毒壅盛者效佳。
- 天葵子(2錢):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兼能利水通淋,助邪從下而解。
佐使藥(引經透毒)
- 皂刺(1錢5分):性銳力峻,穿透膿腫,促瘡癰潰破,為「瘡家引藥」。
- 酒煎取汗:酒性辛散,助藥力上行外達,開腠理而發汗,使毒邪隨汗透散。
三、方劑配伍特點
- 集中清解火毒:全方五種清熱解毒藥疊加,針對疔瘡「熱毒熾盛」之病機,直折其勢。
- 透散與消散並行:金銀花、野菊花透表;蒲公英、地丁草涼血消腫;天葵子、皂刺散結潰膿,層次分明。
- 酒引藥力:酒煎增強血行,促進藥效發揮,符合「汗法」驅邪原則,體現中醫「給邪出路」思想。
此方體現中醫治療外科陽證(紅腫熱痛)的經典思路,以「清、消、透」三法合一,速解熱毒,防止內陷。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3錢,蒲公英2錢5分,紫花地丁草2錢5分,野菊花3錢,天葵子2錢,皂刺1錢5分(為引)。
酒兌煎服。取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消毒化疔飲, 出處:《青囊全集》卷下。 組成:金銀花3錢,蒲公英2錢5分,紫花地丁草2錢5分,野菊花3錢,天葵子2錢,皂刺1錢5分(爲引)。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