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仙傳蘆吸散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

LU DONG BIN XIAN CHUAN LU X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70%
脾經 30%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蘆吸散主要針對肺虛咳嗽,而款冬花能潤燥止咳,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2. 宣肺解表: 款冬花也能宣肺解表,對於因風寒所致的咳嗽,也有不錯的療效。蘆吸散中可能加入其他宣肺解表的藥材,款冬花則能輔助其作用,使療效更加顯著。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方中包含陳皮,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蘆吸散方中可能加入陳皮以助於健脾化濕,改善脾胃功能,進而達到化痰止咳之目的。
  2. 行氣止痛,疏肝解鬱: 陳皮亦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功效。若方中因其他藥物導致氣滯血瘀,陳皮可助於行氣活血,緩解疼痛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述主治「新久咳嗽,百藥無功」,意指無論新發或纏綿日久之咳喘,經多種藥物治療無效者,皆可嘗試此方。其用法特殊,強調「蘆吸」之氣道直達路徑,結合藥末吸入與溫水送服,以增強藥力滲透,尤其針對肺系頑固痰嗽。

二、組成藥物性味與配伍邏輯

  1. 款冬花蕊(五錢)

    • 性味辛溫,專入肺經,為化痰止咳要藥。
    • 傳統用於「潤肺消痰,止咳定喘」(《本草綱目》),尤擅緩解寒嗽久咳。此方重用為君藥,直攻肺中痰滯。
  2. 鵝管石(二錢五分)

    • 性溫,質地輕虛如管,形似肺竅。
    • 傳統認為其能「溫肺平喘,通利氣道」(《本草備要》),助款冬花宣通肺絡,化解深伏之痰。其形似竹筒,與吸入用法相呼應,暗合「同氣相求」之理。
  3. 陳皮(二錢五分)

    • 辛香苦溫,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佐君臣之藥調暢氣機,避免痰消而氣滯,兼顧中焦運化,防痰再生。

三、加減法與時令調理

  • 老人及虛者加人參:補益肺脾之氣,防宣散過度耗氣。
  • 冬月加肉桂:增強溫陽散寒之效,契合季節陰寒之氣。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溫化寒痰,通竅止咳」為核心:

  1. 溫肺逐寒:款冬花、鵝管石性溫,適合寒痰凝肺之久咳,佐肉桂更增溫通之力。
  2. 氣道直達:竹筒吸入法使藥粉直接作用於咽喉氣道,類似現代「霧化」概念,增強局部藥效。
  3. 標本兼顧:陳皮理氣化痰治標,人參扶正固本,結構簡潔而層次分明。

綜觀全方,其設計兼顧藥物性味、給藥途徑、時令體質,體現傳統中醫「因人、因時、因病」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款冬花蕊5錢,鵝管石2錢5分,陳皮2錢5分。
年老人及虛者,加人參5分;冬月,加肉桂1錢5分。
上為細末,分作七帖,作七日服。
每服1帖,夜仰臥將藥1帖作3次入竹筒內,病者口噙竹筒,近咽喉用入1吸,將由溫水1口送下。
上忌鐵器,不可多吃水;忌諸般油膩鹽一七日,藥服完之後,亦少用些油鹽,至半月後不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呂洞賓仙傳蘆吸散,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款冬花蕊5錢,鵝管石2錢5分,陳皮2錢5分。 主治:新久咳嗽,百藥無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