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煎

牡丹煎

MU DA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9%
肺經 14%
胃經 9%
脾經 9%
腎經 9%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4%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牡丹煎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功效。牡丹煎多用於熱毒壅盛、血瘀發熱等症,牡丹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毒對人體的傷害。
  2. 活血化瘀:牡丹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牡丹煎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搭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牡丹皮在牡丹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活血化瘀,共同為治療疾病提供更全面的功效。

牡丹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苦參,這具有深刻的中醫理論根基。苦參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由於牡丹煎的主要功用是調理氣血,而苦參可以有效地清理體內的熱毒,協助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強方劑的療效。此外,苦參中的生物鹼成分對抵抗炎症有天然的效果,能夠有效減少由於瘀血造成的腫脹和不適感。在牡丹煎中,苦參的添加不僅豐富了方劑的成分,還使其在治療多種病症時更加全面和有效,特別是對於與血瘀有關的疾病,如經期不調、關節疼痛等,苦參的相輔相成,使得這個方劑更加具有療效和靈活性。

牡丹煎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牡丹煎本身以牡丹皮、赤芍藥等清熱涼血為主,但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壅肺等症狀,單靠清熱涼血不足以完全解決。川貝母性寒,善於清熱潤肺,並能化痰止咳,與牡丹煎的清熱涼血功效相輔相成,能更全面地治療熱病引起的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使治療更為有效。

牡丹煎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牡丹煎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胸痺、心痛、腹痛、經閉等症,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瘀,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延胡索亦能行氣止痛,可疏通氣血,解除瘀阻所致的疼痛。牡丹煎中其他藥材如川芎、桃仁等也具有行氣活血作用,延胡索與之相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牡丹煎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牡丹煎用於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疼痛,白芍可緩解疼痛,並與牡丹皮、赤芍等藥物共同作用,調和氣血,促進瘀血消散。

2. 滋陰養血,固攝精氣:白芍可滋陰養血,緩解因氣血虧虛導致的疼痛,並能固攝精氣,防止氣血外泄,增強牡丹煎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牡丹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血膈」,指婦女因氣滯血瘀、肝鬱不舒,導致胸膈痞悶、氣血運行不暢之證。古籍中,「血膈」多與情志鬱結、經脈瘀阻相關,臨床表現可能包括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甚或飲食難下、噯氣頻作等症狀。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牡丹皮

    • 性味辛、苦、微寒,歸心、肝、腎經。
    • 功能涼血活血、清肝散瘀,擅解血分鬱熱,破除瘀滯。
    • 針對「血膈」核心病機,疏通肝經氣血,兼清伏熱。
  2. 苦參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 清熱燥濕,兼可活血通絡,助牡丹皮清解鬱熱,尤適用於濕熱瘀結之證。
    • 古方亦用其治「癥瘕積聚」,間接佐證其化瘀之效。
  3. 貝母(去心)

    • 此處當指浙貝母,性味苦寒,歸肺、心經。
    • 功擅開鬱散結、化痰消腫,針對氣滯痰瘀互結之胸膈痞滿,輔助疏通氣機。
  4. 玄胡索(延胡索)

    •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
    • 為血中氣藥,活血行氣止痛,直接緩解「血膈」所致之胸脅脹痛,增強全方流通之力。
  5. 白芍藥

    •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既防苦寒藥傷陰,又制肝氣橫逆,調和氣血。

三、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活血與行氣並重:牡丹皮、玄胡索為君,破血行滯;白芍柔肝為佐,防止疏泄太過。
  • 清熱兼祛濕痰:苦參清熱燥濕,貝母化痰開鬱,針對兼夾痰濕之證。
  • 攻補兼施:全方偏寒涼,但煉蜜為丸可緩和藥性,米飲送服保護脾胃,適合久服調理。

四、推論擴展功效

此方除古載「血膈」外,推測可延伸用於:

  1. 肝鬱血瘀型月經病:如經前乳脹、經行腹痛。
  2. 胸脅挫傷初期:氣滯血瘀之局部腫痛。
  3. 輕度癥瘕積聚(如子宮肌瘤初期),屬氣血瘀阻者。

五、治療原理總結

以「通」為法,透過涼血活血、行氣解鬱、化痰散結,解除婦人氣血瘀滯胸膈之病理狀態,體現「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膈通」的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牡丹皮、苦參、貝母(去心)、玄胡索、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牡丹煎, 出處:《準繩·女科》卷三。 組成:牡丹皮、苦參、貝母(去心)、玄胡索、白芍藥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