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狗寶丹」中加入苦楝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苦楝皮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涼血止痛的功效。
苦楝皮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對於治療熱毒、濕熱、血熱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其涼血止痛的特性,也可用於緩解因血熱引起的疼痛。因此,將苦楝皮加入「涼血狗寶丹」中,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涼血狗寶丹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解暑熱、消炎止痛。涼血狗寶丹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疾病,綠豆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緩解病症。
2. 增強藥效: 綠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增強免疫力。加入綠豆不僅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涼血狗寶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益氣生津: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益氣生津的功效。涼血狗寶丹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而脾虛濕困會加重病情。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氣健運,有助於止血效果。
- 佐助其他藥物,協調藥性:茯苓能通利水道,利水滲濕,有助於其他藥物有效發揮藥效。此外,茯苓還能和胃健脾,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輔助治療出血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涼血狗寶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積熱與氣血相搏,久成癩疠;婦人血蠱紅崩」,其核心病機為「熱毒瘀血壅滯」:
- 癩疠:古代指皮膚瘡瘍、癬疥或麻風一類頑疾,多因濕熱毒邪深伏血分,久滯成瘀,外發為皮膚潰爛結塊。
- 血蠱紅崩:屬婦人血熱崩漏,因肝經鬱熱迫血妄行,或濕熱下注衝任失固,致經血非時暴下、色鮮紅量多。
方名「涼血」點明清血分熱毒,「狗寶」非指礦物藥,而是取初生小狗血肉有情之品,傳統認為可引藥入血、搜剔伏邪;「丹」為劑型,暗示藥力峻猛,需謹慎調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涼血、除濕通絡為主,佐以血肉養陰,結構可分三層:
清透血分毒熱
- 芭蕉頭:甘寒,清熱利尿,瀝血分濕毒從小便出。
- 綠豆子:解毒涼血,制衡狗肉溫性,防燥熱助火。
- 苦楝根皮:苦寒殺蟲,瀉濕熱而止癢(外用搗敷更增局部袪濕殺蟲之效)。
利濕活血通痹
- 新桑根皮:甘寒,利水消腫,協芭蕉頭開水道以泄熱。
- 白雲苓:淡滲健脾,導濕熱下行,防苦寒傷脾。
- 豬後腿精肉:甘平補虛,潤燥製藥性之峻,兼護胃陰。
血肉搜剔伏邪
- 初生小狗:取「同氣相求」之理,血肉之品深入血絡,搜剔久伏之風濕熱毒。其性溫,反佐諸涼藥以防冰伏邪氣,且「以形治形」針對皮膚頑疾。
配伍特點
- 酒煎增效:酒行藥勢,助活血透絡,使涼血不凝滯。
- 粥養胃氣:服後僅進綠豆白米粥,既清餘熱,又護中焦,防藥傷正。
治療原理
全方通過瀉血分濕熱、通絡搜邪,使熱毒從二便及皮膚外解。針對癩疠,內服外敷兼施;對血崩則涼血清肝,濕熱除則血自寧。然方中小狗、苦楝皮等有一定毒性,體現「以毒攻毒」思路,適用於頑固熱毒夾瘀之證。
傳統服藥法
芭蕉頭(去泥)4兩,苦楝根皮(洗淨)4兩,新桑根皮4兩,綠豆子4兩,白雲苓1兩,豬後腿精肉半斤,小狗子1只(產下20日止,滿月者不用。以繩吊死,去毛,切作4塊)。
涼血清熱,除濕回痹,平肝。
用酒3升入大銅勺內或砂罐,炭火細細煨之,煨至肉爛,約湯2-3碗即住火,夜半飲之,勿使人知;次日將肉加酒再煎,半夜再飲。服此湯後,只好吃綠豆白米粥,外用苦楝子皮(或葉亦可)搗爛
忌油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狗寶丹, 出處:《瘋門全書》。 組成:芭蕉頭(去泥)4兩,苦楝根皮(洗淨)4兩,新桑根皮4兩,綠豆子4兩,白雲苓1兩,豬後腿精肉半斤,小狗子1隻(産下20日止,滿月者不用。以繩吊死,去毛,切作4塊)。 主治:涼血清熱,除濕回痹,平肝。主治:積熱與氣血相搏,久成癩癧;婦人血蠱紅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