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箍丹

鐵箍丹

TIE G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8%
肺經 8%
胃經 8%
小腸經 8%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鐵箍丹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其富含鞣酸,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能緊縮腸道黏膜,減少腸液分泌,有助於止瀉。同時,五倍子亦可收縮血管,減少出血,對於腸道出血、外傷出血等有止血效果。此外,五倍子還有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鐵箍丹方劑中加入五倍子,有助於治療因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出血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鐵箍丹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鐵箍丹方劑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腳氣等症,而赤小豆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症狀。

2. 解毒排膿: 赤小豆還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生肌的作用。鐵箍丹方劑中,一些藥物可能帶有毒性或刺激性,赤小豆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同時也能幫助排膿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鐵箍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鐵箍丹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鐵箍丹中其他藥材如骨碎補、當歸等,需要乳香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補益筋骨、活血止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乳香在鐵箍丹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引藥入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跌打損傷等病症,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箍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腫毒」,即泛指各類因熱毒、瘀血壅滯所致的癰腫、瘡瘍、癤癰等外科病症。其名「鐵箍」,喻義此方外敷能如鐵箍般束縛腫毒,阻止其擴散,促使局部癰腫聚斂消散,屬中醫「圍藥」療法範疇。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五倍子(炒枯黑)

    • 性味酸澀寒,炒黑後增強收斂之性。
    • 功能斂瘡止血、解毒消腫,外用可收縮瘡口,抑制炎性滲出,形成局部「藥膜」以隔絕外邪。
  2. 陳小粉(炒黃)

    • 為存放日久的小麥澱粉,炒黃後健脾利濕。
    • 外用能吸附瘡面滲液,保持局部乾燥,輔助消腫。
  3. 赤小豆(炒)

    • 性味甘酸平,炒後增強利水消腫之效。
    • 能活血排膿,清熱解毒,古代多用以治療癰腫瘡毒。
  4. 乳香

    • 辛苦溫,活血定痛、消腫生肌。
    • 可改善局部氣血壅滯,促進瘡毒消散,並緩解疼痛。

組方邏輯

  1. 攻毒與斂瘡並行

    • 五倍子收斂固表,赤小豆、乳香活血散結,形成「收散結合」的配伍,既防毒邪蔓延,又促瘀熱消散。
  2. 燥濕與吸附協同

    • 陳小粉吸附滲液,五倍子收濕斂瘡,合用可減少瘡面糜爛,加速癒合。
  3. 局部氣血調節

    • 乳香行氣活血,赤小豆利水消腫,可疏通局部壅滯,改善微循環,助腫毒消退。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圍藥」外敷,利用藥物收斂吸附之力,直接作用於患處周圍:

  • 物理層面:形成藥膜,限制腫毒擴散。
  • 藥理層面:收斂濕毒、活血散結,達到「箍圍消腫」之效。
  • 增效機制:醋調敷可增強藥物滲透,同時醋本身有散瘀解毒之助。

總結而言,鐵箍丹的設計體現「斂散兼施、標本同治」的思路,針對腫毒初起或已成者,通過外治直接干預病理環節,符合中醫「就近祛邪」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炒枯黑)4兩,陳小粉(炒黃)2兩,赤小豆(炒)2兩,乳香5錢。
上為細末。
醋調,敷四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鐵箍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八引何龍泉方。 組成:五倍子(炒枯黑)4兩,陳小粉(炒黃)2兩,赤小豆(炒)2兩,乳香5錢。 主治:一切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