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腸膏

潤腸膏

RUN CH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2%
腎經 11%
膀胱經 11%
肝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潤腸膏方劑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其祛風濕、利關節的功效,而非直接針對腸道問題。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絡、散寒濕的作用。潤腸膏常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腸胃不適、腹痛腹瀉等症狀。雖然威靈仙本身不直接潤腸,但其祛風濕的作用可以改善腸道周邊環境,緩解因寒濕引起的腸胃不適,起到輔助潤腸的效果。因此,威靈仙的加入有助於提高潤腸膏的整體療效。

潤腸膏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改善因寒氣凝滯導致的便祕。潤腸膏多用於治療寒性便祕,而生薑能溫補脾胃,緩解寒凝,起到輔助作用。
  2. 調和藥性: 潤腸膏中常加入一些寒涼性藥材,例如生地黃、當歸等,生薑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效更平和。

潤腸膏中加入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滑腸道: 麻油性滑,能潤滑腸道,幫助糞便順暢排出。對於便祕、腸燥等症狀,麻油能有效緩解,促進排便,改善腸道蠕動。
  2. 滋養腸胃: 麻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亞油酸,具有滋養腸胃、改善腸道黏膜功能的作用。對於腸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羣,麻油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麻油在潤腸膏中起到潤滑和滋養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潤腸膏中添加白沙糖,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加甜味,提高口感: 白沙糖具有甜味,可以改善潤腸膏的口感,使其更易於服用,尤其適合兒童及老年人。
  2. 輔助潤腸作用: 白沙糖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此外,白沙糖也能夠增加糞便的水分含量,使其更容易排出。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潤腸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膈噎」,即類似現代所述之食道阻塞、吞嚥困難或反流症狀,伴隨以下病候:

  1. 大便燥結:腸道津液不足,排便乾硬困難。
  2. 飲食良久復出:進食後食物難以消化,滯留上逆而吐出。
  3.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氣上逆,宿食不化,呈現遲發性嘔吐,屬「反胃」範疇。

此證核心病機為**「津枯腸燥、胃失和降」**,可能因陰虛、氣滯或痰阻導致,而「潤腸膏」以潤下通降為主要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

  1. 威靈仙(新取搗汁)

    • 傳統功用:辛鹹性溫,通行十二經絡,擅長「消痰散結、通利噎膈」。
    • 本方作用:針對「膈噎」病機中的痰氣阻滯,以辛散之性開結降逆,促進消化道蠕動;其汁液更助潤滑之效。
  2. 生薑(搗汁)

    • 傳統功用:辛溫散寒,和胃止嘔。
    • 本方作用:降逆止嘔,與威靈仙協同調暢氣機,化解宿食停滯;其辛辣成分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助胃氣下行。
  3. 真麻油

    • 傳統功用:甘平滑利,潤燥通便。
    • 本方作用:直接滋潤腸道,軟化燥糞,針對「大便燥結」;油脂性質亦能保護黏膜,緩解噎膈不適。
  4. 白砂蜜

    • 傳統功用:甘平補中,潤燥解毒。
    • 本方作用:與麻油共奏潤腸之效,蜂蜜煎煮後黏稠如餳,能附著於消化道壁,形成保護層;其高滲透性亦可促進腸道水分保留,改善便秘。

[配伍邏輯]

  • 標本兼治
    • 治標:麻油、蜂蜜潤滑腸道以通便;威靈仙、生薑開結止嘔以緩解噎膈。
    • 治本:四藥合用,滋潤與行氣並行,改善「津虧氣滯」的根本病機。
  • 動靜結合
    • 靜藥(麻油、蜂蜜)潤燥養陰,
    • 動藥(威靈仙、生薑)辛散推動,避免滋膩礙胃。

[煎服法解析]

  • 銀石器煎製:避免金屬器皿與藥物反應,確保藥性純淨。
  • 慢火煎如餳:濃縮成膏狀,延長藥效停留時間,增強局部潤滑作用。
  • 箸挑食之:小量頻服,適合噎膈患者吞嚥困難的給藥方式。

結論
潤腸膏通過「潤燥通便、降逆開結」雙重路徑,針對膈噎與燥屎內結的共通病機(津虧氣滯),體現中醫「以潤降通」的治療思路。尤其威靈仙與生薑的配伍,在眾多潤腸方中獨具「通絡化痰」特色,適用於兼夾痰氣交阻之證。

傳統服藥法


新取威靈仙4兩(搗汁,四五月開花者),生薑4兩(搗汁),真麻油2兩,白砂蜜4兩(煎沸,掠出上沫)。同入銀石器內攪勻,漫火煎,候如餳,時時以箸桃食之。1料未愈,再服1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因此感冒、發熱、腹瀉者慎用。
  • 本方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便溏、腹瀉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潤腸膏, 出處:《醫學正傳》卷三。 組成:新取威靈仙4兩(搗汁,4-5月開花者),生薑4兩(搗汁),真麻油2兩,白砂蜜4兩(煎沸,掠出上沫)。 主治:膈噎,大便燥潔,飲食良久復出,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