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清涼散

解毒清涼散

JIE DU QING L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肺經 27%
胃經 25%
心經 9%
脾經 9%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清涼散」方劑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芙蓉葉性寒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佳的療效。此外,芙蓉葉亦可涼血止血,對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解毒清涼散」中加入芙蓉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內蘊、血熱妄行等病症。

「解毒清涼散」中包含「大青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葉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大青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2. 涼血止血: 大青葉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大青葉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因此,「解毒清涼散」中加入大青葉,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外感熱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的效果。

「解毒清涼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青黛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2. 涼血止血: 青黛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也能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其能清熱涼血,止血生肌,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效果顯著。

「解毒清涼散」方劑中使用人中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人中黃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濕熱瀉痢等症狀,人中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除病邪。
  2. 涼血止血:人中黃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人中黃在「解毒清涼散」中扮演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消除熱毒、改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清涼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赤膈傷寒」,屬外感熱毒鬱結胸膈之證,臨床表現為:

  1. 胸膈赤腫熱痛:熱毒壅滯上焦,氣血瘀阻,發為紅腫灼痛。
  2. 外發紫皰:熱毒熾盛,灼傷血絡,瘀血凝滯,皮膚見紫暗疱瘡。
  3. 舌象特徵:舌邊紅(心肝火旺)、中黃糙起刺(脾胃熱盛),甚現黑點(熱極入血分),提示氣分、血分並病,熱毒深重。

此證病機核心為 「熱毒鬱結胸膈,氣血兩燔」,故治法需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兼透邪外達。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藥物組成與配伍

  1. 芙蓉葉(5錢)

    • 性味辛涼,歸肺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為治熱毒瘡瘍要藥,尤擅散局部紅腫熱痛。
  2. 大青葉(5錢)

    • 苦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善解瘟疫熱毒,針對熱入血分之紫皰、舌現黑點。
  3. 青黛(2錢)

    • 鹹寒,入肝肺經,清肝瀉火、涼血解毒。
    • 協同大青葉強化涼血消斑之功,且能散鬱火。
  4. 人中黃(2錢)

    • 甘寒,清熱解毒,尤擅瀉臟腑實火,導熱毒從下而解。
  5. 外敷輔料(鮮菊葉、天荷葉汁)

    • 鮮菊葉清熱透邪,天荷葉(即虎耳草)解毒消腫,兩者搗汁調藥,增強局部清涼滲透之力。

(2)治療原理

  • 內病外治,直達病所
    以針刺放血法 「泄毒開竅」,先解局部瘀熱;再以藥末調汁外敷,藉清涼透散之性 「泄熱毒以消腫」,使鬱火外透。
  • 藥性協同作用
    芙蓉葉、大青葉為君,清解熱毒;青黛、人中黃為臣,涼血瀉火。全方寒涼並用,氣血兩清,符合「熱者寒之」、「火鬱發之」之則。

(3)現代潛在應用推衍

此方組方思路可類推於 「熱毒型皮膚感染」,如丹毒、帶狀皰疹初期、蜂窩性組織炎等,凡見紅腫熱痛、血熱瘀滯者,或可參酌其外治理法。


三、總結

解毒清涼散以清熱涼血為主軸,結合針刺泄毒與藥敷透邪,體現中醫 「截斷病勢」 的治療思維,適用於熱毒壅盛、氣血兩燔之實熱證。其配伍簡峻,藥力專注,彰顯古代外科方劑 「直挫病所」 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芙蓉葉5錢,大青葉5錢,青黛2錢,人中黃2錢。
泄其熱毒以消腫。
上研末,鮮菊葉、天荷葉搗汁調勻。
先以細銀針刺腫處出紫血,即以薄棉拭乾滋水,再以此散塗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清涼散,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芙蓉葉5錢,大青葉5錢,青黛2錢,人中黃2錢。 主治:泄其熱毒以消腫。主治:赤膈傷寒。胸膈赤腫熱疼,外發紫皰,舌胎邊紅,中黃糙起刺,甚或黃中夾現黑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