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薊飲

大薊飲

DA JI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心經 33%
肝經 33%
腎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薊飲以「大薊」為名,自然以其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藥性主治: 大薊性寒涼,味苦,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方中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而大薊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藥材。
  2. 功效突出: 大薊的止血功效顯著,且藥性較強,能迅速控制出血,故成為方劑的核心藥材,以其命名,彰顯其重要地位和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大薊飲」主治「九竅出血」,即全身多處孔竅(如眼、耳、口、鼻、前後二陰等)同時出血的重症。此症多因熱邪熾盛、迫血妄行,或氣虛不攝所致。方中集五汁配伍,以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止血化瘀為核心,針對血熱妄行的急症設計,適合急性出血伴隨津傷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薊汁刺薊汁(小薊汁)

    • 大薊、小薊均屬涼血止血藥,傳統認為大薊長於散瘀消腫,小薊專於止血。二者合用,既能清血分實熱,又可止血不留瘀,直折出血之勢。
  2. 地黃汁(生地用)

    • 生地黃性寒味甘,滋陰涼血,能「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別錄》)。其汁液富含汁液,既可助清熱涼血,又能補充因失血耗傷之陰液。
  3. 麥門冬汁

    • 麥冬甘寒質潤,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在出血津傷之際,協同生地滋養陰液,防止熱邪進一步灼傷陰分。
  4. 生薑汁

    • 生薑性溫,一則反佐諸寒藥,防止過於寒涼導致凝血滯留;二則和胃降逆,緩解急症出血可能伴隨的嘔逆。
  5. 白蜜

    • 蜂蜜甘緩和中,既能調和諸藥,又具潤燥之效。其滑利之性或有助於瘀血消散,與薊類配伍形成「止血兼化瘀」的結構。

治療原理
此方以「五汁」配伍,體現「急則治標」的思路,利用鮮藥汁液「性速而鮮活」的特質,快速清熱涼血、補充津液。全方寒涼為主,但佐以生薑、蜂蜜調和,避免冰伏病機。其止血機轉包含:

  • 清熱以安血:通過大薊、生地等清除血分熱邪,從根本上減少迫血妄行。
  • 生津以固陰:失血易耗陰,麥冬、地黃滋陰生津,穩定內環境。
  • 行止兼施:薊類止血配生薑、蜂蜜,防血止留瘀,符合中醫「止血需兼消瘀」的觀念。

適用情狀推論
從藥物組合推測,此方較適用於:

  • 血熱證明顯者(出血色鮮紅、身熱煩渴、舌紅脈數)。
  • 兼有津傷(口乾、皮膚乾燥)。
  • 病勢急暴,需速效劑型(鮮汁吸收快)。

此方結構簡練,鮮藥汁液在傳統急救中常有「取效迅捷」的特點,符合九竅出血的急症需求。

傳統服藥法


大薊汁3合,地黃汁3合,生薑汁3合,麥門冬汁3合,刺薊汁3合。
上用白蜜半匙相和勻,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嘔吐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大薊飲,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一。 組成:紫薊菜。 主治:內損吐血。

大薊飲,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組成:大薊1握(爲末,無生者以乾者代)。 主治:九竅出血。

大薊飲,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濟生續方》。 組成:大薊汁1兩,生地黃汁1兩。 主治:吐血嘔血。

大薊飲,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 組成:大薊汁3合,地黃汁3合,生薑汁3合,麥門冬汁3合,刺薊汁3合。 主治:吐嘔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