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喘飲子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潤肺止咳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其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止咳化痰,並有助於收斂肺氣,改善氣喘時呼吸急促、咳喘不止的症狀。
此外,訶子亦具潤肺作用,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口乾等症狀。對於因肺燥引起的氣喘,訶子能起到潤肺止咳的功效,進一步緩解病情。
定喘飲子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解表、平喘止咳:麻黃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宣肺解表、平喘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束肺、痰氣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麻黃能發汗解表,散寒宣肺,並能疏通氣道,利於痰液排出,起到平喘止咳的作用。
- 溫陽化氣,助陽化痰:麻黃能溫陽化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痰液的代謝和排出。對於寒性咳嗽、痰多色白、畏寒肢冷者,麻黃能溫陽散寒,化痰止咳,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喘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喘」,即氣逆喘息之證。考其組成,結合古代用法,推測其適用於風邪外襲、痰濕內阻或正氣不足所致之氣喘,尤以內外兼邪、本虛標實者為宜。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組成
- 天麻:息風平肝,解痙止搐,宜於風動氣逆之喘。
- 防風、羌活:祛風解表,散外邪以宣暢肺氣,治風寒束表之喘。
- 人參、甘草(炙)、白朮:補益脾肺之氣,扶正固本,治氣虛喘促。
- 桔梗:宣肺利咽,載藥上行,助肺氣宣降。
- 川芎:活血行氣,通調氣血,兼助肺氣之肅降。
- 半夏曲:燥濕化痰,降逆和胃,治痰濕阻肺之喘。
- 麥門冬子:潤肺生津,制諸藥之燥性,防溫燥傷陰。
組方邏輯
- 祛風解表(防風、羌活、天麻):風邪外襲,肺氣壅滯而喘,故以風藥疏解外邪。
- 健脾化痰(人參、白朮、半夏曲、甘草):脾虛生濕,痰濕上犯致喘,故以健脾化痰斷其病源。
- 調和氣機(桔梗、川芎):一宣一降,調暢肺氣,兼活血以助氣行。
- 標本兼顧:外祛風邪、內化痰濕,兼補脾肺之氣,適用於風痰夾虛之喘證。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從**「風、痰、虛」三端**著手:
- 風邪犯肺:以羌活、防風散表邪,天麻息內風,解除氣道痙攣。
- 痰濕阻肺:半夏曲化痰,白朮健脾運濕,從源頭減少痰生成。
- 肺脾氣虛:人參、甘草補氣,助肺司呼吸,脾運水濕。
- 佐使調和:麥門冬潤肺防燥,川芎、桔梗調節氣血升降。
適用證型推測:
- 外感風寒或風痰內擾,兼脾肺氣虛之喘咳。
- 臨床可見喘促氣短、痰白稀薄、易感風邪、倦怠乏力等症。
此方攻補兼施,結構嚴謹,體現了古代「治喘需調氣機、祛邪扶正並重」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天麻、防風、羌活、甘草(炙)、人參、桔梗、白朮、川芎、半夏曲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小盞,加麥門冬子十四粒,同煎去滓,通口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喘飲子,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訶子3兩,麻黃4兩(不去節)。 主治:喘。
定喘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 組成:天麻、防風、羌活、甘草(炙)、人參、桔梗、白朮、川芎、半夏曲各等分。 主治: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