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烏金散

雞峰烏金散

JI FENG WU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胃經 21%
肺經 21%
大腸經 15%
心經 5%
脾經 5%
腎經 5%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雞峯烏金散方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經活絡: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止痛的功效。方中使用穿山甲,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和腫塊。
  2. 消腫散結:穿山甲善於消腫散結,對各種腫瘤、膿腫、瘰癧等疾病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雞峯烏金散用於治療乳腺癌等疾病,穿山甲可促進腫瘤消散,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症狀。

穿山甲在中醫藥中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但近年來野生穿山甲數量銳減,已列入國家保護動物。因此,在臨牀應用中應嚴格控制使用量,並優先考慮其他替代藥物。

雞峯烏金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雞峯烏金散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所致的腫痛,皁莢能有效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2. 活血化瘀: 皁莢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雞峯烏金散中加入皁莢,可加速傷口修復,促進骨骼癒合,達到治癒目的。

綜上所述,雞峯烏金散中加入皁莢,能有效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是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的有效藥物。

雞峯烏金散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槐角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蘊、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槐角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2. 疏肝理氣止痛:槐角還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雞峯烏金散中加入槐角,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肝鬱氣滯,進一步促進止血生肌。

雞峯烏金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主要作用在於 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在雞峯烏金散中,枳殼能夠幫助 理氣化痰,消積止痛,緩解因氣滯痰凝導致的各種症狀,如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此外,枳殼還有助於 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進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雞峯烏金散中加入貫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驅蟲止痢: 貫眾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蟲積腸胃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貫眾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療效: 雞峯烏金散的組成藥物中,含有許多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與貫眾相配伍,能加強清熱解毒、驅蟲止痢的功效,並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毒蘊結、蟲積腸胃所致的疾病。

雞峯烏金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阿膠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效。雞峯烏金散多用於治療血虛、陰虛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阿膠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固本培元: 阿膠能補益精血,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雞峯烏金散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當歸等,也具有補血功效,阿膠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雞峰烏金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及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痔漏」,即痔瘡合併瘻管之疾。古籍所述「痔漏」多因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或久病體虛、氣血虧損,導致肛門周圍腫痛、出血,甚則形成瘻管,膿血不止。本方以散劑調服,針對痔瘡腫痛、瘻管膿血、腸風下血等症,具止血消腫、祛腐生新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動物角甲類(穿山甲、刺蝟皮、黃牛角心)

    • 穿山甲:性走竄,能活血消癥、排膿透毒,古人多用於瘡瘍癰腫,治痔漏可破瘀通絡,促進瘻管癒合。
    • 刺蝟皮:苦平入腸胃經,《本草綱目》載其「治五痔腸風」,能收斂止血、化瘀止痛,尤善治痔瘡出血。
    • 黃牛角心:古代以角類代犀角,涼血解毒,輔助清大腸熱毒。
    • 此三味炒黃後,減其峻性,增入血分,共奏化瘀止血、托毒排膿之效。
  2. 植物類(皂莢、槐子、皂莢刺、枳殼、貫眾)

    • 豬牙皂角皂莢刺:辛溫走竄,祛風痰、消腫毒。皂莢刺尤善「穿透」瘡瘍,促膿潰散;皂角則能通腸滯,助邪外出。
    • 槐子:苦寒,清大腸濕熱,涼血止血,為治腸風便血要藥。
    • 枳殼:理氣寬腸,氣行則血行,助他藥消脹滿、通滯氣。
    • 貫眾:清熱解毒,殺蟲止血,防瘡瘍濕毒蘊結。
  3. 阿膠

    • 甘平質潤,滋陰補血、止血,防諸藥破散過猛而傷血,兼治漏血不止。

三、組方邏輯與功效推論
全方以「通消兼補」為核心:

  • :穿山甲、皂刺、枳殼破滯通絡,解氣血壅滯。
  • :刺蝟皮、槐子、貫眾清熱解毒,消痔腫膿血。
  • :阿膠固護陰血,防祛邪傷正。
  • 佐使調服:胡桃肉潤腸,酒行藥勢;荊芥、當歸湯引經,隨證調節寒熱虛實。

四、治療原理總述
痔漏成因多與濕熱瘀滯相關,本方以動物甲角穿透之力、植物辛散苦降之性,直達病所,散瘀消腫;配合阿膠止血扶正,標本兼顧。其效機在於「通瘀滯、清血熱、斂瘡毒」,符合古人「以散攻積」之治法。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刺蝟皮、黃牛角心(各碎,炒黃)、豬牙皂角、槐子、皂莢刺、枳殼、貫眾、阿膠各等分(再夾和)。上為末。
每服1錢半,用胡桃肉研爛,食前酒調下;大腸有熱,荊芥泡湯調下;漏血不止,當歸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雞峰烏金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穿山甲、刺猬皮、黃牛角心(各碎,炒黃)、豬牙皂角、槐子、皂莢刺、枳殼、貫眾、阿膠各等分(再夾和)。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