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膽方

二膽方

ER DAN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5%
胃經 25%
膽經 25%
肝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膽方中包含熊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熊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痙的功效。在二膽方中,熊膽與牛膽相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狀。
  2. 祛風止痛: 熊膽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疼痛。在二膽方中,熊膽與牛膽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膽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耳久聾」,即長期耳聾或聽力減退之症。古代醫家認為,耳聾多與肝腎不足、痰瘀阻竅或風熱上擾有關,而「膽」在中醫理論中與少陽經相連,少陽經循行於耳部,故膽腑清熱、開竅之功可治耳疾。方中以動物膽汁為核心,取其苦寒降火、滌痰通竅之效,針對耳聾屬痰熱瘀阻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熊膽(苦寒,歸肝膽心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平肝明目、開竊醒神。
    • 治耳聾原理:其苦寒之性可瀉肝膽實火,化解耳竅痰熱瘀滯,且具「開竅」特性,可能促進局部氣血通暢。
  2. 鼠膽(苦寒,記載於《本草綱目》)

    • 古代應用:鼠膽治耳聾的記載見於多部醫籍,如《聖惠方》以鼠膽汁滴耳「治多年老聾」。
    • 治耳聾原理:鼠膽同屬苦寒,能清熱解毒,其膽汁或含生物活性成分(如膽酸類),局部使用可能刺激耳竅黏膜,改善微循環或消炎。
  3.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雙膽並用:熊膽擅清肝膽熱毒,鼠膽偏走局部通竅,二者合用強化解毒開竅之力。
    • 水丸外用:製成綠豆大丸劑滴耳,直接作用於耳道,避免內服苦寒傷胃,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4. 中醫理論依據

    • 「膽主升發」,耳聾因少陽經氣機不暢者,膽汁可疏泄少陽鬱熱。
    • 「腎開竅於耳」,但久聾多夾痰火,苦寒膽汁短期治標,或需搭配補腎藥以固本。

可能的科學作用推測

現代藥理學角度,膽汁中的膽酸、脫氧膽酸等成分可能具抗炎、滲透作用,或能調節耳部組織液循環,緩解內耳神經水腫或炎症。鼠膽的局部刺激作用亦可能活化耳部微血管,但具體機制需進一步研究佐證。

此方體現古代「以膽治膽(經)」的取象比類思維,結合動物藥外用之經驗,雖現代臨床少用,但對理解中醫「通竅」治法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熊膽1分,鼠膽2枚(12月收者)。
上水為丸,如綠豆大。
滴入耳中,日1-2度,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膽方,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熊膽1分,鼠膽2枚(12月收者)。 主治:耳久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