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脂丹
LING ZH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六六引《經效濟世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8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脂丹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活血,消腫止痛:五靈脂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靈脂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作用正好與方劑的功效相契合,可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補益脾肺,固本培元:五靈脂亦具補氣健脾之效,可改善氣虛乏力、脾胃不健等症狀。靈脂丹中常加入其他補益氣血的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五靈脂可與之協同作用,加強補益效果,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促進傷口癒合。
靈脂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靈脂丹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手陽明大腸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其溫陽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配合靈脂,增強活血化瘀之力:靈脂為菌類藥材,其活血化瘀功效較強,但性寒,易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陽散寒,與靈脂相配,既能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又能避免寒性藥物傷陽,使得藥效更加顯著。
靈脂丹中加入威靈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威靈仙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絡的功效。靈脂丹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而威靈仙的藥性正好能配合靈脂丹其他藥材,加強其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威靈仙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風濕寒邪入侵所導致的局部瘀血阻滯。此功效與靈脂丹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緩解疼痛。
靈脂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靈脂丹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茯苓能利濕化痰,並輔助靈芝等藥材清熱解毒,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 茯苓能與靈脂丹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例如,茯苓可與靈芝、豬苓等藥材共同利水消腫,與半夏、陳皮等藥材共同化痰止咳,使藥效更為顯著。
靈脂丹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靈脂丹主治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細辛可溫經散寒,驅除寒邪,改善肢體麻木和疼痛症狀。
- 配合靈脂,增強藥效: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血生肌等功效,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促進靈脂的藥效發揮,使藥力更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靈脂丹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治療因血熱瘀阻所致的各種病症。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靈脂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筋骨疼痛等病症,而牡丹皮可以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並可促進傷口癒合,故而成為靈脂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脂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因暑月過量飲水、貪涼熟睡後,水濕停積成飲(即**「支飲」**),或因濕邪風邪流注經絡,導致以下症狀:
- 肢體局部不適:如手指節疼痛、屈伸不利,甚則膝足麻木或痿弱無力。
- 痰濕停滯:水飲積聚可能影響脾胃運化,形成痰食交阻,進一步阻滯氣血運行。
此證屬水濕痰飲流注經絡,兼有寒濕或風濕鬱滯,病機以痰飲阻絡、氣血不通為主。
二、組成藥物分析及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五靈脂(君藥):
- 性溫味甘,主入肝經,能活血散瘀、通利血脈,善治氣血瘀滯之痛證。
- 本方取其通絡止痛之力,針對肢節疼痛、麻木。
桂心(臣藥):
- 辛甘大熱,溫通經脈、散寒助陽,能通行氣血,化解寒濕凝滯。
威靈仙(臣藥):
- 辛咸溫,性猛善走,專治風濕痺痛,尤擅祛除肢體拘攣、麻木。
白茯苓(佐藥):
- 甘淡滲濕,健脾利水,從中焦滲泄停積之水飲,斷痰濕之源。
細辛(佐藥):
- 辛溫走竄,散寒祛風、通竅止痛,助桂心溫散經絡寒濕。
牡丹皮(佐藥):
- 微寒,清血分鬱熱,防止溫燥藥過度化火,兼能活血化瘀,協同五靈脂通絡。
半夏末(使藥):
- 化痰降逆,燥濕消痞,以水煮糊為丸,增強全方化痰飲、和胃氣之功。
2. 方劑配伍邏輯
祛邪通路:
- 活血通絡(五靈脂、牡丹皮)+散寒除濕(桂心、細辛)+祛風勝濕(威靈仙)→ 針對肢體痺痛。
- 健脾利水(茯苓)+化痰降逆(半夏)→ 從中焦化解痰飲生成之源。
寒溫并用:
以溫藥(桂心、細辛、威靈仙)為主,佐牡丹皮微寒制約燥性,避免傷陰。
3.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溫通經絡、化痰利水,解決「水飲停積→痰濕阻絡→氣血不通」的病理鏈:
- 行氣血:五靈脂、桂心、威靈仙等開通經脈瘀滯,緩解肢節疼痛。
- 化水飲:茯苓、半夏滲濕化痰,減少水濕內停。
- 標本兼治:既祛外邪(風濕寒),亦調內濕(痰飲),契合「支飲」病機。
三、總結
靈脂丹以通絡止痛、溫化水飲為核心,適用於暑濕或風濕導致的痰飲流注經絡證。其組方層次分明,兼顧活血、散寒、祛風、利濕,體現古代「通則不痛」及「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桂心1兩,威靈仙1兩,白茯苓1兩,細辛(去葉)1兩,牡丹皮(去心)1兩。
上為細末,和勻,以半夏末半兩,水煮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3粒,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靈脂丹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脂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六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五靈脂1兩,桂心1兩,威靈仙1兩,白茯苓1兩,細辛(去葉)1兩,牡丹皮(去心)1兩。 主治:因暑月引飲水多,取涼熟睡,停積成飲,或遇濕風流註,爲之支飲,手足或時少力,指節間疼,屈伸不快;或有痰食,甚則及於膝足,或麻或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