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聖散

黑聖散

HEI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八十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1%
肺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聖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其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因熱毒上炎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渴、咽痛、發熱等;其養陰生津作用,可滋養陰液,緩解津液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此外,生地黃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便祕等症狀。因此,黑聖散中加入生地黃,可綜合治療因熱毒上炎引起的各種病症,並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

黑聖散中加入棕櫚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棕櫚皮性寒,味苦,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有效去除體內水濕,緩解水腫,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各種水腫病症,如水腫、腹水、腳氣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 止血生肌:棕櫚皮還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導致的出血、潰瘍等,有一定療效。

因此,黑聖散中加入棕櫚皮,可發揮其利水消腫、止血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

黑聖散中使用血餘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作用: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凝固,並能加速傷口癒合,故常用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有較好療效。此外,其還能吸附毒素,減少毒素的吸收,減輕中毒反應。

因此,黑聖散中加入血餘炭,旨在發揮其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黑聖散主治「産後一切惡血氣(疒丂)刺,腹內疼痛,及發渴煩熱」,其核心病機為產後瘀血內阻、寒凝氣滯,導致以下病理表現:

  1. 惡血氣刺: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停滯,阻礙氣機,形成刺痛感。
  2. 腹內疼痛:寒凝血瘀,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3. 發渴煩熱:瘀血久滯化熱,或陰血虧虛生內熱,伴見口乾、煩躁。

此方針對寒瘀互結之證,以溫通散寒、活血止痛為主要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 川烏頭(3兩)
    • 性味大辛大熱,有毒,歸心、肝、腎經,為溫經散寒、通行血絡之峻藥。
    • 其力猛善走,能破除沉寒痼冷、通行十二經,針對產後寒凝血瘀之劇痛。
  • 吳茱萸(6兩)
    • 性味辛熱,歸肝、脾、胃經,主散寒止痛、降逆溫中
    • 其辛散苦降之性,可疏肝解鬱、暖宮散寒,輔助烏頭增強溫通之力,並調暢氣機。

2. 炮製與用法特點

  • 坑燒醋淬法
    • 通過高溫燒赤地坑後,以醋澆淋藥物,醋性酸收,既能緩解烏頭毒性,又可引藥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效果。
    • 此法類似「煅淬」,使藥物性質更趨溫和,適合產後體虛不耐峻攻者。
  • 生薑熱酒送服
    • 生薑辛溫散寒,和胃止嘔;熱酒助藥力通行血脈,共奏協同溫通之效。

3. 治療機理推衍

  • 溫通破瘀
    烏頭與吳茱萸辛熱相合,直驅下焦寒凝,破除瘀血,使惡露得下,疼痛自止。
  • 散寒解鬱
    吳茱萸疏肝降逆,防止寒凝氣滯進一步化熱,緩解「煩熱」之標症。
  • 醋制緩峻
    產後體弱,雖需溫通,但不宜過猛。醋制降低烏頭毒性,並聚焦藥效於血分,避免耗傷正氣。

4. 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主產後寒瘀,但推廣應用可於寒疝腹痛、頑固性痛經等屬寒凝血瘀者,然須嚴格辨證。


總結

黑聖散以辛熱溫通為核心,通過烏頭破瘀、吳茱萸散寒,配合炮製與服法,針對產後寒瘀交結之證,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法邏輯。其特色在於炮製工藝緩峻藥之性,兼顧療效與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3兩(每個劈作4片),吳茱萸6兩(湯浸7遍,焙乾)。
發汗。
先掘地作1坑子,築令淨潔,以大火燒赤,淨掃去灰,後下吳茱萸,次下烏頭,安在上面,用好醋1大碗,旋旋澆入坑子內,以盡為度,後以瓦盆蓋之,待冷取出,搗細羅為散。
每服1錢,以生薑熱酒下。汗出則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脫肛胃腸出血牙齒浮動牙齦萎縮牙齦潰爛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黑聖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草烏頭3兩(燒令赤,地上用碗合定,良久取出),蓬砂(研)半兩。 主治:牙齒動搖。

黑聖散, 出處:《聖惠》卷十一。 組成:川烏頭3兩(每個劈作4片),吳茱萸6兩(湯浸7遍,焙乾)。 主治:發汗。主治:陰毒傷寒。

黑聖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大蜘蛛1枚(用瓠子葉兩重裹,以線繫定盒子內,燒令黑色,勿太過)。 主治:瀉痢日久,脫肛疼痛。

黑聖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百草霜不拘多少。 主治:吐血過多,傷酒食飽,低頭掬損,嘔血不止,並血妄行,口鼻中俱出,但聲未失者。

黑聖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生乾地黃半斤,烏巢子半斤,槲葉半斤,棕櫚皮1斤,好墨1挺,童子頭發4兩。 主治:産後一切惡血氣(疒丂)刺,腹內疼痛,及發渴煩熱。

黑聖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白馬護乾1兩(燒灰),赤騾護乾1兩(燒灰),麝香1分(細研),紫驢護乾(燒灰)1兩,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 主治:婦人積年血氣癥塊,攻心腹疼痛悶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