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生肌散
HEI SHENG J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生肌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黑生肌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而文蛤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控制病竈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軟堅散結:文蛤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瘡瘍周圍的硬結,促進膿液排出,有利於傷口癒合。
因此,黑生肌散中加入文蛤,可謂是清熱解毒與軟堅散結雙管齊下,共同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黑生肌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斂瘡生肌:烏梅味酸,性斂,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潰瘍、外傷等症狀,烏梅能收斂潰瘍面,防止感染,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烏梅味酸,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一些傷口感染的情況下,烏梅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細菌滋生,避免感染加重。
因此,黑生肌散中加入烏梅,能起到斂瘡生肌、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
黑生肌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生肌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瀉火之力強,可迅速降低體溫,並能清解熱毒,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外傷感染、創傷化膿等病症,石膏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石膏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幫助傷口快速結痂,加速傷口生肌。
因此,黑生肌散中加入石膏,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涼血生肌,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生肌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用於「對口」(頸後疽)、「搭背」(背疽)等癰疽潰瘍後期,膿毒已盡、瘡面乾淨,且四周無紅腫熱痛之餘毒者。其功效著重於 收斂瘡口、生肌斂瘡,促使潰瘍癒合。古籍強調「乳至無聲」(瘡口分泌物減少至乾涸),但須待膿毒排盡方可使用,否則恐有「護毒」之弊,反致邪熱內蘊而腫痛復發。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川文蛤炭(1兩):
文蛤(五倍子)經炭化後,澀性增強,功專 收濕斂瘡、止血生肌。其高濃度鞣質可凝固蛋白質,形成保護膜,減少瘡面滲出,促進組織修復。烏梅炭(1兩):
烏梅炒炭後酸澀之性更顯,能 殺蟲解毒、收斂瘡口,古人多用於惡瘡久不收口。其酸性成分可輕微抑菌,並刺激肉芽生長。生石膏(3兩):
雖生石膏性寒,傳統多用於清熱瀉火,但此方取其 外用收濕 之效。石膏粉質細膩,可吸附瘡面滲液,保持局部乾燥,輔助文蛤、烏梅之斂瘡作用。
2. 配伍邏輯
- 「炭藥」為主導:
文蛤炭、烏梅炭均經炭化,增強吸附與收斂力,直接作用於瘡面,形成「物理性屏障」,減少滲出並加速癒合。 - 生石膏為輔佐:
大量生石膏平衡炭藥之燥性,避免過度收澀導致瘡口緊繃不適,同時維持瘡面微環境乾爽。
3. 治療原理
此方核心在於 「燥濕斂瘡」,適用於熱毒已退、純虛無實之潰瘍後期。透過:
- 吸附滲液:炭藥與石膏吸附分泌物,減少瘡面濕濁。
- 收斂固表:鞣酸類成分促進瘡緣上皮收縮,加速閉合。
- 輕度解毒:烏梅殘餘酸性物質抑制殘餘細菌,避免繼發感染。
三、總結
「黑生肌散」為典型 「斂瘡收口」 之外用方,針對癰疽潰後「虛性瘡面」設計。其組方簡潔,以炭藥強化收澀,石膏調和燥性,體現中醫「腐去肌生」階段「祛腐」與「生肌」的過渡運用。然須嚴格辨證,確診「無膿無腫」方可投用,否則反滯邪為患。
傳統服藥法
川文蛤炭1兩,烏梅炭1兩,生石膏3兩。
收口。
乳至無聲。
若毒未盡,誤用過早,反致護毒,焮疼復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黑生肌散, 出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組成:川文蛤炭1兩,烏梅炭1兩,生石膏3兩。 主治:收口。主治:對口、搭背,膿毒已盡,四邊毫無紅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