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立驗膏」方劑中確實含有「蜘蛛」,但並非直接使用整隻蜘蛛,而是取用其「蜘蛛網」。
蜘蛛網在中藥學中被稱為「蛛絲」,性涼,味甘,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古人認為,蜘蛛網能吸附毒素,因此常被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燒燙傷等。
「立驗膏」方劑中加入蛛絲,正是利用其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特性,以加速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立驗膏》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痔漏正發,忽腸頭不止,有血者」,即痔瘡急性發作時,直腸末端出血不止的症狀。古籍記載以鱔魚血配伍蜘蛛外塗,推測其目的在於涼血止血、收斂瘡口,並利用動物藥之「血肉有情」特性,針對局部血熱妄行之出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鱔血:
- 《本草綱目》載鱔血「甘平無毒」,外用可治「口眼喎斜、痔瘡出血」。其性黏滑,既能涼血,又能形成薄膜覆蓋創面,達到物理性止血效果。
- 鱔血富含蛋白質與凝血物質,可能具備促凝血作用,符合「急則治標」的思路。
活蜘蛛:
- 蜘蛛(尤其大腹圓網者)在古代多用作「解毒散結」,《名醫別錄》提及其能「主痂疕、惡瘡」。
- 蜘蛛體內含蛋白酶類成分,與鱔血混合「研化」後,可能產生酵素反應,分解凝血塊中的纖維蛋白,同時刺激局部組織收縮,輔助止血。
- 蜘蛛外皮(去蜘蛛皮步驟)可能具收斂性,類似蟬蛻「以皮走皮」之效,加強瘡口癒合。
三、配伍邏輯與原理推論
- 「血藥相須」:鱔血為載體,蜘蛛為催化劑,兩者結合形成黏稠膏狀物,直接敷於出血點,既止血又形成保護層。
- 「蟲藥通絡」:蟲類藥擅長走竄通絡,此方可能通過局部刺激,促進痔瘡周圍血液循環,緩解瘀血腫痛。
- 「以毒攻毒」思維:蜘蛛在古代被視為「微毒」之物,用於痔瘡出血,可能隱含「瘡毒出血以毒引之」的邏輯。
四、總結
此方為古代急症外治之法,以動物藥協同作用為核心,透過涼血、凝血、收斂三層機制止血。雖現代醫學機轉尚未完全明確,但其組方體現了「簡便驗廉」的民間智慧,符合中醫「外用急救」的臨床思維。
傳統服藥法
活黃鱔魚1條, 大活蜘蛛1枚。
以刀斷鱔魚之首,瀝熱血於掌中,急以蜘蛛以手指只就掌中研,蜘蛛化為度,去蜘蛛皮,刮於瓷器內收。
於發時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立驗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活黃鳝魚1條,大活蜘蛛1枚。 主治:痔漏正發,忽腸頭不止,有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