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膏

蜘蛛膏

ZHI ZH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林篡要》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73%
膽經 26%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蜘蛛膏方劑中包含蜘蛛,主要是基於其藥性。古人觀察到蜘蛛具有「止血」、「消腫」、「解毒」等功效,並將其應用於醫藥領域。

例如,蜘蛛的網具有止血效果,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蜘蛛的毒液則有解毒作用,可治療某些毒蛇咬傷。而蜘蛛的乾燥體則被認為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古人將蜘蛛加入藥方,旨在利用其藥性治療疾病,並以「蜘蛛膏」等名稱命名,反映了其主要成分。

蜘蛛膏中包含銅綠,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殺菌消炎: 銅綠為硫酸銅的俗稱,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治療皮膚感染,消炎止痛。
  2. 收斂止血: 銅綠具收斂作用,能止血止癢,並能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古人將銅綠加入蜘蛛膏中,旨在利用其殺菌消炎和收斂止血的特性,治療皮膚病和外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蜘蛛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走馬牙疳」。此病名形容病情急劇,如奔馬之速,屬熱毒上攻口腔的危重症。初起症狀為口臭,繼而牙齒變黑、牙齦潰爛流血,嚴重時牙齒脫落,甚至可能危及性命。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外感熱毒、內積濕熱,或因小兒痘疹後餘毒未清,上攻牙齦所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蜘蛛(或蟢子及其窠)

    • 依《本草綱目》,蜘蛛性微寒,能「解瘡毒」,傳統用於治療疔瘡、癰腫及毒蛇咬傷。黑色腹大者,古人認為其毒性較弱而清熱力強,適合外用。
    • 蟢子(壁錢)及其窠,功效類似,《本草拾遺》載其能「止血、療牙疳」,主因其黏性與清熱作用,可黏附患處形成保護層。
  2. 銅綠(銅青)

    • 性寒、有毒,外用具強力殺蟲、斂瘡、腐蝕腐肉之效,常用於惡瘡、疳瘡。《本草備要》指其能「去腐肉,治牙疳痔瘺」,此處用於清除牙齦腐壞組織。
  3. 麝香

    • 辛香走竄,能活血散結、開竅辟穢,助藥力滲透患處,並緩解銅綠的刺激性,同時以其抗菌性抑制口內腐敗之氣。

配伍與治療思路

  • 清熱解毒:蜘蛛(或蟢窠)與銅綠協同清熱、拔毒,直接作用於腐爛牙齦。
  • 去腐生新:銅綠腐蝕壞死組織,蜘蛛黏附保護,麝香促進局部血行,三者合而「峻藥緩用」,既攻邪又防過度損傷。
  • 氣味與局部作用:麝香掩蓋臭氣並引藥,符合古代對牙疳「臭腐」病理的直觀對治。

總結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的思維,針對急症用峻藥,透過外敷直接作用於病灶。雖以現代觀點視之,蜘蛛、銅綠或有安全疑慮,然於古代缺乏抗菌手段下,此類方劑反映了對熱毒壅盛之症的直觀處理邏輯。

傳統服藥法


蜘蛛1個(須黑色腹大者。無蜘蛛,則壁間蟢子身黑背白作窠一席一蓋而居其中者,亦可用。倘蟢子亦無,則用其窠,惟色麻褐而大,窠有席無蓋者名壁勞,不可用也),銅綠5分。
上為細末,麝香少許合和。
擦齒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肺結核口臭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蜘蛛膏, 出處:《醫林篡要》卷九。 組成:蜘蛛1個(須黑色腹大者。無蜘蛛,則壁間蟢子身黑背白作窠一席一蓋而居其中者,亦可用。倘蟢子亦無,則用其窠,惟色麻褐而大,窠有席無蓋者名壁勞,不可用也),銅綠5分。 主治:走馬牙疳。其證初作口臭,轉見齒黑,久則齦爛,熱血迸出,甚則牙皆脫落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