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蛛礬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外傷、蟲蛇咬傷等造成的出血,白礬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 解毒消腫: 白礬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消滅細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並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因外傷感染、毒蟲叮咬引起的紅腫熱痛,白礬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蛛礬散中加入白礬,既能止血,又能解毒消腫,有助於快速治癒傷口。
蛛礬散中含有蜘蛛,這源於古代醫學對藥物的理解和使用方式。
首先,古代醫學認為,藥物應與病症的病因相匹配,而蜘蛛的毒性與某些疾病的病因相似,例如風濕、麻痺等。
其次,古代醫學也注重藥物的"以毒攻毒",認為某些毒性藥物可以治療由類似毒性引起的疾病,而蜘蛛的毒性可以用來治療風濕、麻痺等由毒素引起的疾病。
因此,蛛礬散中含有蜘蛛,是古代醫學對藥物使用的理論基礎和經驗積累的結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蛛礬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一切喉症」,強調「大能起死回生」,顯示其用於急重喉科疾患,如喉風、喉痹、咽喉腫塞等危急症狀。古籍中以「起死回生」形容,可能指其能迅速緩解喉部腫痛閉塞,避免窒息危症,屬古代急救用方。外用以吹藥直達病所,內服白毛夏枯草湯輔助清熱解毒,內外並治以增療效。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明礬(燒烊)
- 性味酸澀寒,傳統用於燥濕化痰、解毒殺蟲。
- 燒煅後(枯礬)收斂之力更強,能凝固蛋白質,直接作用於咽喉黏膜,消腫斂瘡,減少分泌物。
- 銅勺燒烊可能引入微量金屬(如銅綠),加強抑菌效果(古代無菌概念,但經驗上觀察到療效)。
大蜘蛛(燒存性)
- 蜘蛛性微寒有毒,古代多用於解毒散結。《本草綱目》載其治「狐疝偏墜、中風口歪、小兒驚風」,外用可療瘡腫。
- 「燒存性」保留其炭化成分,推測可吸附毒素、減輕局部炎症,或藉炭的物理特性止血消腫。
- 動物藥與礦物礬結合,可能產生協同效應,增強穿透力與藥效持續性。
三、治療原理推論
- 協同消腫閉
- 明礬收斂黏膜、減少滲出;蜘蛛炭散結通絡,二者合用可快速緩解咽喉水腫,改善呼吸。
- 解毒機制
- 燒煅過程可能使蜘蛛毒素轉化為無害或具藥效成分,結合礬的抑菌作用,針對咽喉熱毒(如化膿感染)。
- 外治速效
- 吹藥法使藥粉直接附著患處,局部高濃度作用,符合喉症急症「治標为先」原則。
四、與白毛夏枯草湯之配合
白毛夏枯草(筋骨草)苦寒,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內服此湯可從體內清泄熱毒,與蛛礬散外治相呼應,形成「外扼其勢,內清其源」的治療策略。
總結
此方設計體現古代「以毒攻毒」「急症外治」思維,明礬與蜘蛛的炮製與配伍,反映對喉症急重症的經驗累積。其療效關鍵可能在於迅速消減咽喉阻塞,而非現代理解的抗菌機制,符合當時「救急保命」的臨床需求。
傳統服藥法
明礬1兩(在銅勺內燒烊,將竹箸在中間攪一孔),大蜘蛛1只(小者2-3只亦可,納入礬內,燒存性)。
上為末。
吹之。再服白毛夏枯草湯更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蛛礬散,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明礬1兩(在銅勺內燒烊,將竹箸在中間攪一孔),大蜘蛛1隻(小者2-3隻亦可,納入礬內,燒存性)。 主治:一切喉症,大能起死回生。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