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茅根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其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利尿,對於熱邪壅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此外,白茅根亦能涼血止血,對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症狀亦有療效。
因此,加減茅根湯中加入白茅根,旨在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功效。
「加減茅根湯」中加入「瞿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瞿麥性寒,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利尿通淋,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效果。而茅根性寒,入肺、胃經,善於清熱涼血,止血生津,二者合用,可加強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症。
加減茅根湯中加入車前草,主要是因為車前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利水滲濕: 車前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利於消除水腫,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清熱解毒: 車前草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發熱口渴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加減茅根湯中加入車前草,可以增強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加減茅根湯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
- 清熱利濕:茅根本身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而冬葵子能清熱解毒,二者合用,更能有效地清熱利濕,適用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
- 涼血解毒:冬葵子性寒,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輔助茅根清熱解毒,適用於因熱毒蘊結導致的口渴、舌苔黃膩、小便赤澀等症狀。
總之,冬葵子在加減茅根湯中起到增強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功效的作用,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濕熱內蘊或熱毒蘊結所致的相關病症。
「加減茅根湯」中加入「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消腫: 通草性味甘淡微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茅根亦具利水功效,通草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加強療效。
- 通絡散結: 通草兼具通絡散結之效,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加減茅根湯」主治産後淋、小便痛及血淋,此三類病症的核心病機皆與「濕熱下注膀胱,水道壅滯」相關:
- 産後淋:産後氣血虧虛,若餘熱未清或外邪侵襲,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導致小便頻數澀痛。
- 小便痛:濕熱灼傷尿道,或氣滯血瘀,小便時疼痛,多屬淋證範疇。
- 血淋:濕熱熾盛,傷及血絡,尿中帶血,或夾血絲,伴排尿刺痛。
此方針對「濕熱夾瘀」之證,以清熱利尿為主,兼顧通淋止血、化瘀通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可分為三大方向:
1. 清熱利尿通淋
- 白茅根(君藥):甘寒清熱,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既能解膀胱濕熱,又防血淋加重。
- 瞿麥、車前子:苦寒降泄,清熱利水,專治小便淋澀疼痛,助茅根疏通水道。
- 冬葵子、通草:甘淡滲濕,滑利竅道,針對産後氣虛濕滯,促進水液代謝。
2. 化瘀通竅
- 鯉魚齒(為末):古醫籍載其「散瘀血、利水道」,其質堅銳,取其形質「破結通淋」之意,針對瘀熱互結之血淋或産後瘀滯。
3. 協同增效
- 空心溫服:空腹時藥力直達下焦,增強滲濕利尿之效;溫服防寒涼傷胃,契合産後體虛調護。
【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以「通利為主,清熱為輔」,藉由:
- 滲濕利尿:疏通膀胱氣機,緩解小便澀痛。
- 涼血止血:兼顧血淋之出血,防熱傷血絡。
- 化瘀開結:鯉魚齒針對瘀滯,解淋證之標實。
全方體現「標本兼治」原則,既攻邪(濕熱瘀)又不甚峻猛,符合産後「虛中夾實」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白茅根1兩,瞿麥1錢,車前1錢,冬葵子1錢,通草1錢,鯉魚齒100個(為末)。
水煎,入魚齒末,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茅根湯,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白茅根1兩,瞿麥1錢,車前1錢,冬葵子1錢,通草1錢,鯉魚齒100個(爲末)。 主治:産後淋,小便痛及血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