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草散

狼牙草散

LANG YA C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肝經 24%
脾經 9%
肺經 8%
腎經 6%
膽經 4%
膀胱經 4%
心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狼牙草散中加入使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癢:使君子味甘、性溫,具有驅蟲、殺蟲之效,尤其善於驅除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狼牙草散多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而蟲咬、寄生蟲感染也可能是皮膚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加入使君子可起到驅蟲止癢的作用。
  2. 清熱解毒:使君子除了驅蟲功效外,還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狼牙草散清熱利濕,消腫止痛,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能起到更有效的治療作用。

狼牙草散中加入石榴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石榴根性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狼牙草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而石榴根的收斂作用能幫助止瀉,緩解腹瀉症狀。
  2. 清熱解毒: 石榴根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狼牙草散中的其他藥物,共同清熱解毒,進一步消滅引起腹瀉的病原。

因此,石榴根在狼牙草散中發揮收斂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

狼牙草散中加入貫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消炎: 貫眾性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狼牙草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腫痛等症,貫眾的加入有助於快速止血,並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殺蟲止癢: 貫眾對寄生蟲有較好的殺滅作用,可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狼牙草散中常添加一些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搭配貫眾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止癢消腫,緩解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炎症。

狼牙草散中包含鈎藤,主要原因有二:

一、 平肝熄風: 鈎藤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狼牙草散多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風熱內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鈎藤可以平息肝陽、清除風熱,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二、 清熱解毒: 鈎藤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狼牙草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鈎藤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瘡瘍消退。

狼牙草散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龍膽草性寒味苦,擅長清熱燥濕,尤其對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濕疹等症狀有較佳療效。狼牙草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等症狀,龍膽草的清熱燥濕之性可配合狼牙草散的整體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瀉火解毒:龍膽草還具備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清解肝膽濕熱、熱毒壅滯等症狀。狼牙草散中加入龍膽草,可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治療由濕熱毒邪引起的各種疾病更具針對性。

狼牙草散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咽喉腫痛、聲嘶失音的功效相符。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其清熱解毒,能清除咽喉部位的熱毒,利咽消腫,能消散咽喉腫痛,化痰止咳,能緩解因痰液阻滯引起的聲嘶失音。因此,射干的加入能有效增強狼牙草散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功效,使方劑療效更加顯著。

狼牙草散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性涼、味苦,具有止血、生肌、消腫止痛之效。狼牙草散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而血餘炭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痛消腫之效。
  2. 活血化瘀: 血餘炭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狼牙草散中加入血餘炭,可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傷口快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狼牙草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蛔疳,乾瘦發豎,或痢肚大」,即兒童因寄生蟲(蛔蟲)或疳積(消化吸收障礙)引起的症狀,如身形消瘦、毛髮枯黃豎立、腹脹如鼓或伴隨腹瀉等。其病機多與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蟲積內擾有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驅蟲殺蟲

  • 狼牙草:苦寒有毒,傳統用於殺蟲,尤對蛔蟲有效。
  • 使君子:甘溫,專驱蛔蟲、蟯蟲,為小兒蟲積常用藥。
  • 貫眾根:苦微寒,清熱殺蟲,兼治濕熱痢疾。
  • 酸石榴根:酸澀收斂,具驅蟲效果,尤用於蛔蟲、絛蟲。

這些藥物協同作用,直接針對蟲體,削弱或殺滅寄生蟲,緩解蟲積引起的腹痛、消瘦。

2. 清熱化濕

  • 龍膽:苦寒,清肝膽濕熱,改善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脹、黃疸。
  • 射干:苦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助緩解寄生蟲引起的局部炎症。
  • 鼠尾草:苦辛平,清熱利濕,輔助調理腸道環境。

濕熱是蟲病常見誘因,此類藥清熱燥濕,消除蟲體滋生的環境。

3. 收斂止痢

  • 槲樹皮:苦澀,收斂止瀉,針對蟲積或濕熱引起的久痢。
  • 棠梨根:甘澀平,收斂固腸,助止瀉。

4. 消積導滯

  • 栗刺:推測為栗殼或栗花,具收澀之性,輔助消脹。
  • 鈎藤:甘微寒,傳統用於息風,此處或緩解蟲擾所致的驚搐不安。

5. 止血補虛

  • 故綿灰、亂髮灰:均為炭類藥材,收斂止血,或針對蟲傷腸絡之便血,並兼補虛(髮為血之餘,炭用可補益)。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驅蟲為主,清熱為輔,兼顧止痢補虛」為核心:

  1. 攻邪:直接驅殺寄生蟲,消除病因。
  2. 調環境:清濕熱、化積滯,改變蟲體生存條件。
  3. 扶正:收斂止血以防耗血,炭類藥微補氣血。

全方苦寒與收澀並用,符合小兒「易虛易實」體質,短期驅蟲而不過伐正氣,適合蟲積兼濕熱、消瘦腹瀉之證。

傳統服藥法


狼牙草1分,使君子半兩,鼠尾草1分,棠梨根半兩(銼),酸石榴根半兩,貫眾根半兩,槲樹皮半兩,鈎藤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射乾2分,栗刺半兩,故綿灰1兩,亂發灰1兩。
上為細散。
5-6歲兒,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空心、晚後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狼牙草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狼牙草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狼牙草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狼牙草1分,使君子半兩,鼠尾草1分,棠梨根半兩(銼),酸石榴根半兩,貫眾根半兩,槲樹皮半兩,鉤藤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射乾2分,栗刺半兩,故綿灰1兩,亂發灰1兩。 主治:小兒蛔疳,乾瘦發豎,或痢肚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