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根飲

QIANG WEI GE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4%
膀胱經 13%
脾經 3%
膽經 2%
胃經 0%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薔薇根飲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升麻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薔薇根飲中常用於治療風熱襲肺、疹出不暢、皮膚瘙癢等症,升麻可以幫助疏散體內鬱熱,促進疹出,達到止癢效果。
  2. 升陽舉陷,扶正祛邪: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提升機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薔薇根飲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共同達到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目的。

薔薇根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薔薇根所致的熱毒上炎、口渴咽乾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薔薇根性溫燥,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平衡薔薇根的燥性,防止其過於燥熱,導致身體出現不適。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薔薇根帶來的熱性反應,更能平衡藥性,使方劑整體功效更趨於協調。

薔薇根飲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薔薇根則善於活血化瘀,止痛止血。兩者配合,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2. 抑制細菌感染:黃柏中含有小檗鹼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減少創面感染的風險,有助於傷口癒合。而薔薇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兩者協同作用,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薔薇根飲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薔薇根等多種草本成分,以及鉛霜這一礦物質成分。鉛霜,在中醫藥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症狀。在薔薇根飲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以增強整個方劑對於熱毒所致疾病的治療效果。然而,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鉛霜中含有鉛成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鉛中毒的風險,因此在使用時應嚴格遵循醫囑,控制用量及使用時間,以確保安全有效。在臨床應用時,醫師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期達到最佳療效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主治功效


薔薇根飲

中藥方劑組成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生地黃:性味甘、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益氣生津等功效。

黃柏:性味苦、寒。入心、肺、腎、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收斂固澀等功效。

鉛霜:性味辛、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固澀等功效。

主治功效

喉嚨和咽喉長瘡,連帶舌頭和臉頰疼痛難忍。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總結

中藥方劑「薔薇根飲」由升麻、生地黃、黃柏、鉛霜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固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喉嚨和咽喉長瘡,連帶舌頭和臉頰疼痛難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薔薇根皮1兩,升麻3分,生乾地黃半兩,黃柏半兩,鉛白霜(研)1錢。上為末,入鉛霜研勻。
每服2錢匕,水1盞,入蜜半匙,煎至7分,稍通口,熱漱咽嗌,冷即吐之,及時用藥末摻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薔薇根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三。 組成:薔薇根皮1兩,升麻3分,生乾地黃半兩,黃柏半兩,鉛白霜(研)1錢。 主治:喉咽生瘡,連舌頰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