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根湯
PU G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蒲根湯為清熱解毒之方,其中含粟米,取其甘淡性涼之性,能清利濕熱,兼以健脾益氣。粟米,在中醫藥理中,被認為可利尿消腫,對於熱病煩渴、小便不利等症有良好療效。其質地柔軟,易於消化吸收,適合病後體虛者食用,能補中益氣,增強體力。在蒲根湯中加入粟米,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利濕效果,還可防止因清熱過猛而傷及脾胃,起到保護胃腸、調和藥性的輔助作用。故粟米在方中,既可增強療效,又能顧護正氣,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主治功效
蒲根湯
蒲根湯出自《傷寒雜病論》,由粟米、蒲黃、生地黃、黃連、黃芩、白芍藥、木通、甘草組成。
粟米:又稱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子,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健脾益胃、清熱利濕、除痹止瀉的功效。
蒲黃:是香蒲科植物香蒲的根莖,性味甘鹹寒,入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
生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性味甘苦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
黃連:是毛茛科植物黃連的根莖,性味苦寒,入心、脾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是脣形科植物黃芩的根,性味苦寒,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白芍藥:是毛茛科植物白芍的根,性味酸甘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
木通:是木通科植物木通的藤莖,性味辛溫,入肝、腎、膀胱經,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性味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蒲根湯是中醫常用的清熱利濕、涼血止痢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痢:因腸胃積熱而引起的痢疾,主要症狀有發燒、腹痛、腹瀉、大便帶血和膿液等。
蒲根湯中的粟米具有健脾益胃、清熱利濕、除痹止瀉的功效,可以健運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幫助排出體內濕熱。
蒲黃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幫助止瀉止血。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可以滋陰涼血,清熱生津,幫助緩解發燒、口渴等症狀。
黃連、黃芩均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瀉火消炎,幫助止瀉止痢。
白芍藥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以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斂陰止汗,幫助止瀉止血。
木通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通利小便,清熱解毒,幫助排出體內濕熱。
甘草具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幫助排出體內濕熱。
蒲根湯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痢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熱痢的症狀,是治療熱痢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蒲根(銼)2兩,粟米(淘)2合。
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二次溫服,空心、日午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蒲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組成:蒲根(銼)2兩,粟米(淘)2合。 主治:熱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