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玫瑰蜜方劑中包含玫瑰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玫瑰花性味甘溫,具理氣解鬱之效:玫瑰花能疏肝解鬱、和血調經,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蜜則具有滋潤、緩和之效,能減輕玫瑰花之辛散性,使其藥力更易於吸收。
- 玫瑰花芳香氣味,能改善心境:玫瑰花香氣芬芳,具有安神解鬱、調和氣血之功效,有助於提升心境、緩解壓力。蜜的甜味也能提升口服的愉悅感,增強藥效的整體療效。
「玫瑰蜜」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進藥效:蜂蜜性溫和,味甘,能緩和玫瑰花之性寒,並有助於藥力滲透,使藥效更顯著。
- 改善口感:玫瑰花味微苦,加入蜂蜜可減輕苦味,提升口感,使藥物更易於服用,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此外,蜂蜜亦具有潤燥、止咳、養顏等功效,可與玫瑰花的美容養顏功效相輔相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玫瑰蜜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口舌赤爛,鵝口瘡」。口舌赤爛指口腔黏膜紅腫糜爛,鵝口瘡則以口腔佈滿白屑、狀如鵝口為特徵,多因心脾積熱或陰虛火旺所致。傳統認為,此方通過局部含漱,能清熱解毒、潤燥斂瘡,緩解黏膜潰瘍與炎症。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玫瑰花(80錢)
- 性味甘微苦、溫,傳統用於行氣解鬱、和血止痛。其揮發油(如香茅醇、牻牛兒醇)具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口腔病原微生物;黏多糖成分可能促進黏膜修復。
- 古代外用治「口瘡」(《本草綱目拾遺》),推測其芳香辛散能透熱於表,活血改善局部充血。
蜂蜜(400錢)
- 性味甘平,為潤燥解毒要藥。《本草綱目》載其「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外用能斂瘡生肌。
- 現代研究顯示,蜂蜜的高滲透壓可減輕組織水腫,酶類(如葡萄糖氧化酶)生成過氧化氫,有助殺菌;其黏稠質地亦形成保護膜,隔離刺激。
沸湯(600錢)
- 作為溶媒,提取玫瑰花有效成分,高溫有助揮發油溶出;後續蒸發水分濃縮藥液,增強局部滲透力。
三、配伍與製法原理
- 浸煮濃縮:玫瑰花先以沸湯浸漬六小時,促使有效成分釋放,文火煮至減半,去滓取汁,避免久煎導致揮發油流失。
- 蜜煉增效:加入蜂蜜後再煮,既協同抗菌,又能蒸散水氣,使藥液黏稠,附著患處延長作用時間。
- 佐藥選擇:硼砂或海鹽精(古代礦物提煉物)能加強清熱解毒、燥濕斂瘡功效,硼砂現代證實對念珠菌(鵝口瘡病原)有抑制作用,海鹽則調節口腔滲透壓。
四、治療機制推論
此方以「清熱潤燥,防腐生肌」為核心:
- 抗菌消炎:玫瑰花揮發油與蜂蜜協同抑制細菌、真菌,減少口腔感染。
- 修復黏膜:蜂蜜促進組織再生,玫瑰花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潰瘍癒合。
- 物理保護:蜜煉後的濃稠藥液覆蓋創面,緩解疼痛與外界刺激。
總體而言,此方結合植物與天然礦物,體現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以外用直接作用病灶,清熱而不傷陰,適合輕度口腔黏膜病變。
傳統服藥法
玫瑰花80錢,蜜400錢,沸湯600錢。
玫瑰花沸湯浸六小時,罐上文火煮 減半,絞取汁,加蜜再煮,蒸散水氣。
含漱。加硼砂或海鹽精用之則最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玫瑰蜜,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玫瑰花80錢,蜜400錢,沸湯600錢。 主治:口舌赤爛,鵝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