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靈膏

蟾靈膏

CHAN L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腎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8%
膀胱經 9%
胃經 9%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蟾靈膏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烏頭性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由寒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蟾靈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病症,烏頭的溫散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烏頭也具有一定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蟾靈膏中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與烏頭搭配使用,可以增強療效,更快速地改善病症。

蟾靈膏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木鱉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蟾靈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木鱉子能有效消散炎症,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 木鱉子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瘡瘍腫毒,木鱉子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蟾靈膏中添加威靈仙,主要是利用其 祛風濕消腫止痛 的功效。

威靈仙性味辛溫,具有 疏風散寒、除濕止痛 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腫脹、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蟾靈膏主要用於治療 風濕痺痛、跌打損傷、骨折 等疾病。威靈仙的加入,可以幫助 散寒祛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蟾靈膏中包含蟾酥,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蟾酥味苦、性寒,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散結、利水消痰的功效。其主要成分蟾蜍毒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在蟾靈膏中,蟾酥可發揮其解毒消腫、止痛散結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跌打損傷等疾病的目標。同時,蟾酥的寒性也起到平衡其他藥材的溫燥之性,使方劑整體效用更加協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蟾靈膏方劑分析
(繁體中文)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蟾靈膏》主治「癰毒,不破頭者」,即用於癰腫瘡毒尚未潰破之證。癰瘡初起,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於肌膚,若未能及時消散,需促其破潰以排膿瀉毒。此方以外貼之法,直接作用於瘡頭,促使膿瘡速破,避免熱毒內陷或久潰不愈。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蟾酥

    • 性味功效:辛溫,有毒,歸心經,具解毒消腫、止痛開竅之功。
    • 治療原理:古籍載其「能蝕惡肉,破癥積」,外用可促使瘡瘍破潰,拔毒外出,兼能麻醉止痛,緩解癰瘡腫痛。
  2. 石灰(生石灰)

    • 性味功效:辛溫燥烈,具腐蝕性,能燥濕殺蟲、蝕瘡去腐。
    • 治療原理:刺激局部組織,促進瘡瘍潰破,與蟾酥相配,增強「破頭」之效;其燥性亦能收斂瘡口,防止膿水浸淫。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 協同作用:蟾酥攻毒消腫,石灰腐蝕潰瘍,二者合用,一「破」一「蝕」,加速瘡毒外泄,符合中醫「給邪出路」原則。
  • 劑型設計:製成小餅貼敷,集中藥力於瘡頂,避免過度損傷周圍健康組織。膏藥外蓋,既能固定藥餅,又可保濕促滲透。

可能延伸功效

此方不僅適用於癰瘡未潰,推測亦可用於:

  • 疔瘡初起:借其峻烈之性,截斷毒勢。
  • 頑固膿腫:對膿成難潰者,協助膿液排出。

總結

《蟾靈膏》以簡峻之方,針對癰毒「不破頭」的關鍵病機,通過外用腐蝕、解毒之品,強行開泄瘡口,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外治思路。然其性猛,需精準判斷適應證(如膿成未熟者慎用),此為古人經驗之妙。

傳統服藥法


蟾酥、石灰各等分。
和勻,成小餅。
貼瘡頭上,以膏蓋之,即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蟾靈膏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蟾靈膏,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蟾酥、石灰各等分。 主治:腫毒。

蟾靈膏, 出處:《理瀹》。 組成:草烏、木鱉仁、靈仙、鳳仙子、蟾酥。 主治:癰毒,不破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